第23章 决断(2)(1 / 2)

“在一般传统的舰队对决中一般是由雷击舰队朝敌人的战列舰队发射鱼雷以求达到扰乱敌人舰队队形的目标然后让我方舰队抢占有利射击位置进行炮击战,这一举止被称为勃朗宁射击,不过在日德兰大海战结束之后我们已经很难看到战列舰队之间的大规模对决了,一方面是因为技术进步和经济萎靡导致战列舰数量萎缩的原因,还有一方面就是航空兵力的崛起导致战列舰的地位开始逐渐下降并且最终会走向沉沦的地步。”

仍然是阿布鲁奇海军学院,教员们正在教导学员们如何指挥舰队进行作战,特别是战列舰队和雷击舰队的运用,他们希望能够培育出良好的舰队指挥官出来来为意大利海军效劳,只是事与愿违的是学员们更加倾向于海军航空兵和雷击舰队,对于传统的战列舰队的指挥艺术并不感到有多少兴趣。

这一点倒是令阿布鲁奇海军学院的教官们感到气愤难当,毕竟如今这个时代战列舰并没有完全淘汰掉,如此蔑视战列舰的能力怕是以后是要吃亏的,正当教官们想要发作的时候突然有一名学员出来询问道:“老师,为什么不发展战列巡洋舰呢,这样的高航速战舰既能够给航空母舰部队护航,又能够参加战列线炮击,为什么战列巡洋舰就这样被放弃了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现在总有一种奇怪的观点认为战列巡洋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技术不足的妥协的产物,同时被新兴的高速战列舰所取代,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一种谬误,费舍尔勋爵当年在提出并设计战列巡洋舰这种观念的时候表示高速是战列巡洋舰的特点,同时这个特点又无比适应战列线,所以战列巡洋舰这种舰船更应该被称为战列舰。”讲台上的教官说话开始顿了顿,然后在台下引起了轰然大波,不过他很快抬起手来示意大家静一静,继续补充说道:“对于战巡而言速度就是防护,而且在面对他人指责战巡的装甲防护过于薄弱的时候只需要摆出30°的角度来迎敌便能够取得良好的防御效果,这就是所谓的等效装甲,而且因为拥有超越时代的航速的特性所以仅仅依靠纸面数据来判断战巡防护薄弱是不靠谱的,进而衍生出装甲是被牺牲掉这种观念亦是不靠谱的。”

“那么老师您的意思是战巡本来就是不需要战列舰一样的装甲防护,利用超高航速摆角度就能够获取等同战列舰防护的手段就是战列巡洋舰的本质咯?”一名学员在教官讲完之后忍不住出声发言询问道,然后得到了教官的肯定。

只见意大利教官继续补充说道:“战列巡洋舰队伍可以使用高超的航速任意在战场上进行机动,使得己方主力舰队一直牢牢占据有利的射击位置(战列线航速快5节,30分钟一个T字头),在最后还能够永远的占据上风位置,相当于永远占据风帆战列舰时代的上风位置一样把握了交战的主动权,至于在日德兰大会战中英国皇家海军的战列巡洋舰舰队损失惨重是因为他们采取自杀般的作战方法来追求高射速所以才会有那样的下场,和装甲防护不足没有任何关系。”

“那日德兰海战中英国人损失惨重除了老师您说的原因之外恐怕就是对自身的雷德尔火控系统抱有过高的期望才导致如此下场吧。”

“正是如此,不过就算不是使用采取平均数值测量目标舰船和己方舰船距离以及航向的雷德尔火力控制系统也是无法解决横摇,纵摇,复合摇摆所带来的困扰,更不要提德国战列巡洋舰那复杂疯狂的扭动的曲线是雷德尔火力控制系统难以捕捉到的轨迹了,因此在日德兰海战英国人为自己的幻想付出了鲜血的代价。”

在讲台上的教官顿了顿,然后继续说道:“战列巡洋舰总共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制海作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夺取制海权主要依靠巡洋舰,当时能力最强的是装甲巡洋舰,但是战列巡洋舰出现之后没有任何巡洋舰是它的对手,所以战列巡洋舰可以轻松夺取制海权,最后导致这样一种情况,谁的战列巡洋舰数量多谁就可以更多的使用制海权。”

然后在讲台上的教官顿了顿,继续说道:“在日德兰海战中战列巡洋舰以无以伦比的速度赶赴战场完美的展现了公海舰队的动向,导致公海舰队一度两次扎进大舰队的T字射击范围内,在公海舰队进行逃逸的时候英国的战巡分队以23节的航速优势拦截了公海舰队体现了其战场机动能力的优越性。”

“至于战列巡洋舰为什么会消亡,这就得谈到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导致的缩军和海军航空兵力的兴起了,因为主力舰的吨位限制让战列巡洋舰丧失了制海作战能力,整个世界只有这几条战巡,在主力舰队不够用的情况下是无法有多余的兵力让战列巡洋舰去执行制海作战的,故此制海作战的任务又回到巡洋舰身上去了。”教官在讲述完毕之后喝了口茶,又继续说道。

“第二个则是大舰队的前卫/侦察力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地球上只有日本,美国,英国拥有质量上说得过去的战列巡洋舰,但是英国和美国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并不高,所以大家把目标放在所谓的快速战列舰上面,而不是继续建造新的战巡,毕竟没有这个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