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已经建成,整个乡堡的城墙共十二里长,将原来的李家大院和祠堂全部包在里面。
整个堡内还建造了一千户居民房,统一的样式,包括正屋四间,还有厨房、偏房等。在城墙的南边还建造大型的养马场和牛篷,王莽打算耕牛和马匹统一管理。这样才能有效地组织生产。南门外的瓮城也已经建好,护城沟壕宽两丈,深一丈,已经灌满了水,遗憾的是一些女墙和沟渠还没有完工。
王莽还盘算着要在堡内建一些机关暗道,但是李成建议将李家大院建成内院后再建机关暗道不迟,建议秋后再兴建。看着密密夯筑的堡墙十分坚固,王莽的心情特别高兴,这样大的一个城堡以后就归自己管理,心里面有了一种成就感。
其实,王莽一直在考虑厕所的问题,他前世是个洁癖狂,堡内建厕所应该如何建的问题,一直令他头痛,一千户的房屋他都没有建厕所,机关堂问原因,王莽只说是要统一建造厕所。另外王莽还计划建几个大的澡堂子,这地方洗澡让他一直都不习惯。在王莽的建议下,机关堂正在设计厕所和澡堂,他们对王莽的一些想法感到很神奇,比如建一个大型的化粪池,将厕所的排泄物冲进化粪池,用管道和地下管道相连,这样所有的地下水都会排出堡外,还有公共澡堂的喷水管如何连接,让机关堂的工匠们有了比以前更宽广的眼界。
经过王莽的建议,李家堡生活区围绕着生活广场共建造了二十座的公共厕所,在整个乡堡的中心广场建了两个占地约一亩的大澡堂,很多流民直呼太浪费,厕所建造漂亮程度比很多乡里的房屋建造得还要好,机关堂还设计了简易的水箱,通过自动的阀门来控制,通过地势的高低,引水进行冲洗。看着这些设计,王莽不仅赞叹墨者机关术的精巧,看来将他们的机关术用于民生是多么正确的引导。
在乡堡的南端兴建的城门是以大型的条石堆彻而成,王莽命名为“乾安门”,喻意天下平安,内门命名为“中华门”,喻意华美的中央。在堡门的正上顶端,镶嵌着一块长方形的石匾,正中刻着隶书书写的“新华堡”三个大字,这是王莽取的名字。一些墨门子弟问他原因,王莽解释说,巨子元华在此居住几十年,现在重新修建,以此名来纪念巨子。墨门子弟很是感动,称王莽品洁高尚,但王莽打死都不会说出原因,新华是指新中华,是谁也不能说的。
在大门的两边刻着建造整个新华堡的时间、工匠以及修建新华堡所采用的工艺方法,特别是对公共厕所,公共澡堂的修造方法进行记录。
流民们已大部份搬进了新华堡,都集中住在西边的生活区,堡内显得十分的宽松,看来有机会还是要再招一些流民来才行,不过现在必须先进行消化,让这些流民安定下来才是重中之重。
王莽和陈忠一起还检查了马场和牛圈,现在整个堡内有马匹三十多匹,多数是小马驹,这是李晋那小子的功劳。耕牛三百多条,这些都是财富,王莽的想法,想招一些精于蓄牧的流民来专门看管,要不然每年发在耕牛上的钱财就是一个大数目。
整个新华堡全体墨者和流民搬进新屋的当天,全堡整整欢庆了一天,王莽也是心中高兴,这些天都住在新华堡,好久没有见着母亲徐氏,心中很是想念,晚上一定要回家去看看,再问问母亲的意见,她愿不愿意搬到新华堡来住,这样也方便。
.......
在整个新华堡建成之后,王莽最先从后山上引了一条小河经过堡内,天机堂李成在引渠的当天就急匆匆地赶来,越看越不明就里,不由得问道:“公子,后山河流有三条,已有一条作为护城河,一条汇入东部的徐公河,还有一条是我墨门专门建造的暗河,引山泉水为河流,是我墨门饮用之水源。不知公子为何还要引水在堡内成渠?”
“伯父请看,后山的河流在此处形成落差,小子想在此处建一水磨坊,这样就可在堡内磨面,用水力来带动磨石,这样相当省力。”
李成看了后连连点头,并建议在东边修建一个池塘,整个堡内可用水塘来防火。
其实撘建一个水磨坊十分的容易的事,在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大部份的乡村都还在使用水磨坊。十多个石匠在其他人的配合下只用了三天时间便建好了一个水磨坊。王莽这样做,想多发展水力机械,看以后能不能用在武器的锻压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