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墨门巨子(2 / 3)

哈哈哈,我的话引得大家一阵好笑。

“自上古以来,从未有人能够长生,所谓黄老学说,修仙得道,只不过比常人活得久一些罢了,上古之时就有人活八百岁,只不过你们把他们当作神仙罢了,比如西王母。”

“他不是成了神仙了么?,原来如此,那说明神仙也有年纪。”

“任何事物都有生死,只不过时间长短罢了。”

“老爷爷,你真有学问,那人能不能够在天上飞来飞去.“

“如果能够掌握飞纵之术,就有可能,我墨门祖师利用机巧之术,能使木鸟飞三天三夜而不下落,但最终还是会落地,我至今百思不得其解。”

“老爷爷,这可能是地下有一种力,能够使所有地上的物什无论飞得多高,都最终会落下来,不过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力。”,我总不能说那是万有引力定律,只好这样说了。

“你说得对,先祖曾在他的五行记中做出解答,我辈至今也末明白其中道理,对了,王莽,听说你精通医术,不知对医学有何见解。”

“老爷爷,自黄帝内经起,我中原医学便以阴阳五行为根本,将人体看成气、形、神一体,并用”望闻问切”为诊治方法,以药物和针灸为手段,使人身体达到阴阳调和而药到病除,小子认为还需辅以外科手段,使病人能够尽快康复。“

”何种手段。“

”比如,通过墨门机关术制造精密消息,以外力来排除病人已经损害的身体部位。“

”此方法可用。“,旁边就坐的三老频频点头。

“王莽,你****博记,就拜在我墨门门下吧。”

“小子愿意。”

我跪下磕头,抬起头来:”巨子大人,我应该拜哪一位前辈为师。“

”哈哈哈,你先起来,我带你参观一下我墨谷,再说学习之事吧。“

”诺。“我便随着巨子一行人向殿中深处走去,边走边介绍:“之前你认识的三位族老是我墨门内传弟子,分别为李铭、李志、李锦,分掌仙医堂、兵战堂,天机堂,单以天机堂机关术而论,想当年公输般尚可与墨子先师一较高下,而如今经我墨门经过二十八代传承哪怕是公输般之后,其机关之术亦远逊墨门”

一行人连过几道精妙绝伦的暗门,来到了一个地下隧道之中。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感到大惊失色,分不清楚我是不是又穿越回到了现代,映入我眼帘的竟然是一条还笔直的火车轨道,只不过两条轨道的距离要小一些。

我忍不住失声喊出“这是铁路”二字。

众人笑着看了我一眼,巨子点头笑道。“莽儿请看,这便是我墨门天机堂成果之一,我墨门发现将长铁块铺成两条通路,制战车以马拉行,极其省力,墨门称之为马路,莽儿称之为铁路更为贴切。”

我们一行人坐上了由红色小马拉的马车,约莫行驶了十几分钟便听耳边传来一阵阵金铁交鸣之声,只见一处更大的空间,大门处上方挂着“兵战堂“的牌匾。

“侄儿,此处便是我墨门兵战堂所在地,我墨门在以往征战中所用之兵甲利器,皆在此处研习制造,如今又改进了许多利器”李炳昌在一旁解释道。

”伯父,可有火器。“

”何谓火器“

我一时无法回答,”就是可以用作火攻之利器。“

”以后就靠侄儿发扬光大了,火器制造,我墨门还未曾涉及,以后侄儿与三老细细研究。

“伯父,这上面恐怕是山中吧。”

“侄儿有所不知,我墨门隐居于此二百余年,山中猎户也多是我墨门中人,此间机密事不足为外人道也。”

“莽儿请看这个。”说话间巨子拿起一把类似弩的器具来向子婴介绍到:“此弩乃是我墨门不传之秘,由我墨门第二代巨子孟胜所创制,以山桑为身,檀为弰,麻绳扎丝为弦。天外陨铁为蹬子弩机,射程可达三百余步。然陨铁难求,我墨门之中仅存八张。”

“其实陨铁应为钢,只不过现在不好冶炼罢了,如果能找到冶炼方法,就可大量制造这种弩了。”

“何为钢,侄儿知道冶炼方法。”

“只知道皮毛,待我回家再想想如何冶炼再说吧。”

我听完介绍又仔细看了一下这弩的样式,心中暗道:“这不就是后世的神臂弩吗!”相传神臂弩不知何时何人所创,宋神宗时由李宏所进献。后逐渐成为宋军手中的利器之一。

相传,其有效射程能够达到三百米以上,而此时弓箭的有效射程大多在百米之内,怪不得是利器了,没曾想如此神兵利器竟然是墨家先哲所创,至于刚才提到的陨铁,应该指的便是钢了,如今冶铁技术尚不发达,锻造出钢较为困难,所说的天外陨铁,估计是某块含铁比较丰富的陨石在大气层的摩擦之下凑巧达到了钢的水平。

不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