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路遇奇人(2 / 2)

大汉魔后 真风林 3819 字 2017-09-07

子了,转身就去安排饭菜了。

公孙丹闲来无事便坐在席上闭目养神,耳朵就格外敏锐,只听得左侧又有一人说话了,声音有点沙沙的,倒是很有特点:“这单父来的吕家,来头还真是不小。”开始那人接道:“管他大小,反正不太正常。”听到这话,公孙丹有点坐不住了,这不是当着面骂自己吗?但是见着人家有三个人,算了,还是忍了……可是隔壁的人不消停啊,还在继续说:“怎么不正常,前天县令那酒席专门请了那么多人给吕家接风,这话可不能乱说啊。”这时响起了第三个人的声音,听着就粗鲁了许多:“大哥说不正常就不正常,你非要帮外人说话作甚?”

沙哑的声音明显有点胆怯了:“我没帮外人说话,我只是看着觉得吕家也没啥不好的。”第三个人声音更大了,“吕家好,吕家好那你去投靠啊,没点志气。”沙哑的声音也提高了音量:“你是非要闹不愉快吗?自家兄弟随便聊几句,至于吗?”眼看着要吵起来了,最开始那人说话了:“行了行了,都别吵了,你们知道个鸟,反正我是怕了姓吕的,以后少打交道为好吧。”看来这说话之人算是三人之首,另外俩人倒互相不太服气,只是声音沙哑那人身形小了许多,所以面对粗鲁壮汉略微有一些胆怯。

公孙丹听着听着,可能身子有点往左边斜,旁边的人应该是看出他在专心偷听,所以互相使了眼色,又重新压低了声音,公孙丹再想听也就不那么真切了,断断续续也听不出什么完整的句子,不知道对方接着嘀咕什么。但是既然人家避着自己,想必也是一些私事,自己偷听也是无礼。所以重新坐正,靠着后墙继续歇息,等着饭菜上案。

正迷糊着,小二的声音响起来了:“公子,来,烧鱼、楚酪和粟米饭,您慢用。”说着话的同时把食案放在公孙丹面前。公孙丹的肚子早就已经叫个不停了,见着有吃的,立刻拿起餐勺就开吃。话说距离单父区区一百多里,但是受到楚国风俗的影响,这里的饭菜明显要清淡一些,而梅子调味却在单父不多见,别有一种酸甜的味道,这和魏国、齐国的饭菜有着明显区别,虽然对于他来说,这味道略微有点不够重,但是配上粟米饭和楚酪,对于现在的公孙丹来说,这就是人间最好的美味,当然,就算是平时吃,这味道也值得夸赞,尤其沛县原本就以鲜鱼闻名,在这个年代,鱼和羊就是最美味的佳肴,寻常百姓可能一辈子也没有多少机会食用。不过沛县这里鲜鱼产量很大,所以价格也就不算太贵,只要不是太寒酸,往往还是可以偶尔吃一次的。这也是为什么往往古代城市都会依山傍水,因为最开始的人群聚集,就必须有吃的,有山就有野味,有水就有河鲜,都是可以让人类持续生存的条件,至于农耕,那是后来聚集地的人慢慢发展起来的,否则农作物还没收成的时候,种地的人吃什么呢?

一天劳累下来,吃得自然是飞快,眼看着一皿粟米饭要见底了,公孙丹正要叫小二再来一皿,却又听见旁边人说话的声音了,想是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声音又变大了,只听得沙哑的声音说到:“我和你不一样,我又不天天杀生,我没你那么重的火气。”紧接着粗鲁的声音吼起来了:“怎么?你是看不上我这粗人吗?就你高雅,我们这一帮人就你最高雅。”这时还是为首之人来打圆场了:“行了行了,原本这些事我就不该和你们说,但是你们都和我有过命的交情,我也才当做趣事和你们说说,不要因为外人伤了自家兄弟的和气,再说了,吕家的人,你们也没打过交道,在这里吵吵叨叨的作甚?”

又提到吕家,公孙丹顿时有点警觉了,很明显这帮人从头到尾都在谈论吕家的事,而且很明显不是什么好话。难道是歹人对吕家有企图,虽然吕家在这里有县令帮衬,但毕竟沛县刚纳入秦地不久,鱼龙混杂,吕家也并无什么实际的根基,徒有家境殷实之名,反而惹人妒忌。现在公孙丹完全是不知道对方来历的,也不敢轻举妄动,所以只能是佯装继续吃饭,其实竖起了耳朵偷听。单从口音来说,这三人与小二说话无异,和沛县县城里也是一致的,肯定是本地人,倒不会是楚地或是秦地的流亡之徒,应该说危险性降低了不少,不亡命的人,往往就容易找弱点,真要是发疯发狂和你玩命的,你还有心情去研究这个人么?既然三人是本地人,在那个年代,必定就有家人在沛县,怎么也不会行事太离谱,而且自从沛县纳入秦地,实行秦律,那比楚律就严苛太多了,虽然很多刑罚并不人道,但治安确实要比以前更好。不过公孙丹也是刚来沛县,对什么都很警觉,自家在单父县又是无人敢惹,所以这两天也没觉得沛县治安比单父好,其实说实话,沛县在各方面都还是强于单父的,靠湖所以水产物产都丰富,治安也好,又是一直是楚齐的水陆交通要冲,繁华程度比单父强上了不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