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杮园村-黄崖底村-大陀村-黄崖头-鹅屋乡-天桥。
大路向前几十米左手有一条早先没有路时村民上下山的小道,留下一众队友,领队先行一步去找路,顺利地找到小道上山口,做了记号并大声告知大家后独自向上攀爬,到半山腰的崖壁上等其余人。峭壁之路有些陡,但大家闷着头一鼓作气攀爬到山梁上,小道汇入大道,大道贴崖边而建,沿悬崖走势而迂回。顺路而行,不久崖下一潭碧水映入他们视线,大家兴奋地高呼“美”扑向崖边,不顾秃崖上的危险摆POSE留影。
这段河谷是杮园水库,崖底窄谷的那道坝应该是拦截上游的水,不知是天旱的原因,还是因为修筑了坝,河谷里除了开始那潭水给了众人惊喜,继续前行,曾经碧水涟漪河水不见了,整条河谷干涸,河道里竟然出现能走人的小道。景观的改变,收视效果也变平平,但路边的石屋、石磨、结滿果实的杮子树、还有那垒起来晾晒黄豆夹似窝头般排列在那,别有山村风情的一道风景线。
10点左右一行人到达黄崖底村。原计划是今天住宿黄崖底,轻装再徒步十多里去陈村观黄崖底大瀑布,天旱缺水,村里人说瀑布成流水不成瀑,于是,决定放弃。接下来继续翻山去鹅屋乡。黄崖底到鹅屋有两条路,一条是公路,一条是山路,山路首先经过是几户人家的大陀村,走一步说一步,老乡那打听仔细去大陀村的路,休息片刻从黄崖底开始上山。垭口处有一20来米高的石柱由它向上是峭壁,看似陡峭的崖壁攀爬到极点有迂回、平切、上升,几个回合再攀拔高上顶巅,又是一片天地,视觉开阔的丘陵地带,松树、梯田展现眼前,一经意的一个迂回看见了村子。
黄崖头是去鹅屋所经过的第二个村子,大家合议决定走左道,一马平川,下午15:40抵达鹅屋。
鹅屋乡被当地称为壶关县的“小西藏”。位于两省山西和河南,三巿长治、晋城、林州的交界处,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缺水少粮,这儿的老乡生活非常贫苦,乡政府的所在地惟一旅馆大车店脏得不堪入眼队友们捏着鼻子走出,最后在一家农户好歹解决住宿(5元/1人)。
放下行囊他们轻装徒步去猫嵝之南的“天桥”。天桥是太行山大峡谷中独特的景观之一,是迄今我国北方发现最大的天然石拱桥,天桥飞跨于南北两座危崖之间,呈天然石拱桥状,爬过天桥站在桥的对面远远望去颇似一座巨大的山门洞开,其形状、构造与古今中外人造砖石拱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真乃是鬼斧神工、天造地设的世间奇观。虽说天桥形成从时间上无处考证,但从其历尽岁月的沧桑,仍能安然无恙,傲然于世,足以证明自然设造形成的异常坚固。大自然的这一杰作让众人口瞪目呆,惊叹不绝呀!
6月22日:鹅屋-路-沙滩村-阴山坝村。
这是最后一天,鹅屋人要想下山到县城有两条路可行,一条是绕道陵川县,另一条是绕道河南的林州,无论是走哪条路都需要5小时左右的车程,而且路也非常不好走。为了取捷径下山,鹅屋人在太行绝壁上走出一条路,由于此路极险,形容只有猫才能行走,故被称之为“猫路”。绝壁猫嵝之路也正是他们今天所行之路。
一早离开鹅屋,沿梁上乡间土道前行不久并入小道,虽说途中曾走丢了路但很快找对了路,脚下的路越来越窄,越来越陡,悬崖峭壁上的路最宽处60厘米,最窄处只有20厘米。太行山的特色就是绝壁多,由衷的敬佩聪明的太行山人将绝壁天堑变通途,绝处现生机。徒步穿越太行山一路走来经历多处绝壁天梯与猫嵝之路同出一辙,大家的胆子都炼出来了,也就见陡而不怵,小心翼翼迈好每一步,顺顺当当下到谷底。猫路的山脚下是桥上乡,桥上乡与鹅屋乡的垂直高度约1000米,距离是4公里,就是这4公里的路程坐汽车需要5小时左右的时间,走猫嵝之路又会让你胆惊腿颤,感叹呀!
一鼓作气猫路下来后前行不久就是桥上乡沙滩村,准确地说这儿属于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峡谷里曾经的通往中原的坎坷古商道,现已被漆黑的柏油马路取代,上通壶关县城,下通河南的林州。他们下一步的徒步路线是到阴山坝村,经老乡的指点建议:他用小皮卡车送一行人到上山路口要价30元,不知是语言沟通的误解还是老乡有意黑我们,结果3公里的路程站马路边手一指上山路就挣了他们30元,好黑。
其实从鹅屋去阴山坝村是最捷径。而众人为了探古道走猫路舍近求远从山上下来,现在面临着还要爬上去。从王家庄上山直接拔高向上贴近峭壁,接着又是攀爬绝壁天梯真可谓是猫路的反版,天梯顶点横切了几个绝壁山腰,最后是一段通向山巅狭窄豁垭,气势逼人,两旁陡崖如削,中间的登山小道,岩壁陡峭直立,仿佛感觉夹峙崖壁向你压过来,看着就发毛。领队瞧见大伙楞在那,上前说道“我先上”,就一马当先头冲在前,队友们随后不畏惧怕一一跟上,头顶一线青天,四脚落地连膝盖都用上艰难攀爬绝壁,喘息的工夫也没忘调侃,“下猫路,又上比猫路还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