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是建安四年初春。
董承内心忐忑的拿着这条御赐的玉带回家了,他心中无比无奈加无语,这到底算个什么事啊?莫名其妙的被叫到皇宫,莫名其妙的被赏赐了一条玉带,然后又莫名其妙的回来了。期间,他连发生了什么没有搞清楚,然后就回来了。
回到家中,董承借着烛火瞅着那条玉带,当初陛下说的非常珍重的样子,不过,就这么一条玉带,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
窗外月光正好,董承看着那条玉带,似乎有些不同寻常。到底是哪里有问题呢?董承将玉带拎起来,心中是对陛下这种说话说一半的性子的埋怨。当时就他们两个人在那儿,难道陛下还害怕什么隔墙有耳之类的吗?
哎!帝王的心思,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搞懂的。
咦?等等,这是什么?
董承小心的用短刀割开玉带的一角,从里面拿出了一封素绢,上面是已干的红色的字迹。一定是有人割破手指写下的,董承看着这封密诏,是谁写的,他心中已然有数。
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为重……
董承慢慢读着,眼角已经弥漫了泪水,而这个正在读信的人却丝毫不知,他已经跟随着陛下的心陛下的血,看到了那般的过去与不可想象的未来。
曹贼蛮横,败坏朝纲,夺朕之权……
卿乃汉臣,两朝元老,朕深信之。朕以血成书,望卿量之,勿负朕意……
建安四年春三月诏!
董承看完了,在今晚之前,他只是一个唯唯诺诺的老臣子。人一老,就不中用了,他只是想着保求自己的平安以及家人的平安,但是在看了这封信之后,董承那颗快要凉下去的心又重新的注满了活力,重新活了过来。
陛下之全心托付,老臣岂能相负?董承抓着那信,心中只感觉到了一份责任,属于自己的责任。因为,他是一个汉臣。他所为的,不是自己,而是这大汉与朝堂与天下。岂能容得曹贼祸乱朝政?
陛下,你放心,老臣明白该怎么做了。辛苦你了。
董承这才想起来,他素日里瞧不起的天子不过只是个未及弱冠的少年,天子能撑到这一步已经不容易了,身为臣子,自己何时给过他几分指点与帮助?反而在这种局势岌岌可危的情况下,还要天子来给自己血书相告,自己实在是太不应该了。想到这儿,董承就感觉神色羞赧,他赶忙摇摇头,把这种想法甩出脑海。
这的确是他的过错,不过也不能只怪他一个人,不是吗?况且他都知道错了,而现在,他正要出去找人来协作完成这项艰巨的刺杀任务的安排呢!
不过,半夜没睡的董承国舅毕竟不比过去年青之时,他半夜没睡,然后又激动又悲愤的,在年龄的限制之下,刚刚准备着要出色完成陛下所吩咐的任务的董承扒在桌子上,呼呼的睡了起来。
这实在是怪不得他,因为董承国舅实在是需要好好休息。不过董承忘了一点,那张陛下花了无数心血与心思写就的密诏还摆在桌子上……
幸好窗外无风,只有华华月光透过这窗子照射进来,投到那条熠熠的玉带以及触目的密诏上。也幸而只有董承国舅一人,尽管他还在昏睡中,但至少,这封密诏目前没有人看见。虽然不知道将来的事情会如何发展,但这一刻,还在彰显着它的美好。
不过,这只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切,早已在不知不觉中上演着,如同被计划好了的故事一般。与故事不同的是,演绎这一幕幕惊险过程的,是活生生的人。
陛下还在皇宫里等着国舅的好消息,曹孟德睡得正香,但是他手下的谋士却还在为了冬猎一事而忧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