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无独有偶(2 / 2)

谁主三国 胡阿女 3341 字 2017-10-11

史官,留下了一个绝对的好名声与悲剧无奈的人物形象,这不得不说,陈宫的演技可算是出神入化了。

陈宫走后,曹孟德平复下心中怒气,在人前,他又是那个面目和善的曹大人。他仍然是那个受无数士兵所追随的曹将军。

曹孟德整顿好大军,全力向徐州进发。九州之一,兵家必争之地,徐州,我来了!曹孟德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笑容,在旁人看来或许是微笑,但是曹孟德却知道那是冷笑。

父亲,我必用陶谦之血,来祭奠您的亡魂!

有些事情就是这么的奇妙,到了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

陶谦听说曹孟德来了,知道陈宫劝说失败,老人家急得愁白了些许白发。

某日,曹军大力进击,呈破竹之势。

某日,曹军火力全开,势不可挡,如此这般,徐州危矣!

……

无数的正规消息与小道消息如同纸片儿一般的飞进了徐州太守陶谦的耳畔。陶谦手扶城栏,仰天恸哭,“这都怪我,都怪我啊!要不是我,徐州人民怎么会遭此大难?我真是徐州的罪人,我真是天下的罪人啊!”陶谦深深的感叹,他老泪纵横,令人看了生他诸多的不忍。

一旁的将士们都不禁纷纷指责曹孟德的惨绝人寰,灭绝人性,大逆不道。没听到尊老爱幼的儒家传统吗?不知道要体恤人民吗?这么大兴战争的,真不是个好东西!

这一刻,无数人都被陶谦的谨善给欺骗了,从而忽略了,曹孟德讨伐徐州,讨伐陶谦的原因是什么。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他人的行为,还会有无数种美其名曰的方式。而这一切,不过都是因为“与我无关”。

没有人会在意曹孟德,就好像,没有人会在意在战争中亡去的那些兵甲们的亲人。人们所在乎的,往往是某一件事情的本身。比如研究曹孟德这个性格多变的人,比如研究这场徐州之战。

正当陶谦这边很是胶着时,当事人陶谦突然灵机一动,他想到了一个救星。这位救星,正是开创了尊老爱幼的典范并被作为楷模的北海相孔融。

孔融是谁?就是那个让梨的好孩子啊!

孔融让梨的事迹,已经被作为了一种教育上的模范。而孔融,他因为让梨这一伟大举动,也理所当然的被作为了教育方面的代表。尽管,孔融在军事上的地位与能力也不差。

但是在人才济济的三国时期,孔融的军事能力还是不太出众的。最后,孔融还成就了刘皇叔北海相救的美名。刘玄德的踏板有无数人,而孔融,也仅仅是其中之一罢了。如果不是多亏了那小时候的让梨事件,恐怕孔融也会变得籍籍无名了。

陶谦和孔融是故交。虽然说徐州离北海有那么一段距离,不过好朋友之间可是不能用距离来定义的。陶谦有难,他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孔融。而也正因为此事,给好友孔融带来了不幸。

不过,这与曹孟德何干?既然做出了选择,那么就要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一个连承担都没有勇气的人,还能被人瞧得起吗?所以,就这一点而言,孔融估计是不会怪罪曹孟德与陶谦两人的。要怪,只能怪自己的不幸。

从自身找原因,孔融可谓是真名士。这在人才济济的三国中也是很难得的了。但是真名士又如何?最后称霸一方的,不都算的上是伪君子吗?

一封求救信,一位远道而来的信使,北海,还是被牵扯了进来。不过,即使没有陶谦,孔融与曹孟德之间的冲撞,仅仅是时间问题。

历史中不乏假名士与真小人,唯独缺的便是真名士与伪君子了。忠义礼智信,孔融的死,是时代的不幸!

一更奉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