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这孩子给勾了起来。
“放心,你这样的人,我见得多了去了。”小孩一脸莫名的看着荀彧。
“此话怎讲?”荀彧愣住。
“想通过我当跳板,来见我爹的人,你大概排在一百号人之外了。”
小孩感慨。
什么什么?他没有听错吧?原来自己不是这种法子的创始者啊!不对不对,这有什么关系呢?他不是从来都不屑于这种歪门邪道的吗?
最后,在小子桓的一路带领下,荀彧到达了自己路途的终点。本来是计划着要兴高采烈的进来的,怎么到最后返回变成了这副……宠辱不惊的样子?
此刻,荀彧的心情已经不单单是“宠辱不惊”这四字可以形容的了。那分明就是不悲不喜好不好?
而正因为这事,所以子桓也是很不喜欢荀彧的。在初见之时,子桓就已经在心里给荀彧打上了某个标签:无籍之辈。
比起荀彧,子桓更喜欢荀攸大叔和贾诩老头,当然,这又是后话了。
进了曹府的大门,荀彧还是有些不可置信。不过作为一位见过大场面的人物,他的态度还是调节的很快的。
他见到了已阔别十多年的曹孟德曹大人。什么叫容光不减?什么叫英姿勃发?这就是啊!
小孩顽皮的跑到了倾倾身后,这才有点孩子样嘛!不过荀彧并没有注意到,小孩躲在倾倾的身后,冲他吐舌头的那一幕。
“荀某见过曹公。”荀彧长作一揖,虽然他很反感这些儒家的繁文缛节,不过,在关键时刻,这些东西还是一点也少不了的嘛!
“管家,带这位先生下去领十两银子。”曹孟德很有经验的处理着这种问题。
额,怪不得之前见那小孩的神情那么的莫名诡异,原来如此。难道我堂堂一大谋士,价值竟然还不过十两银子吗?不,他的价值根本就不是以金钱来衡量的好不好?
千金易求,知己难得。千金容易,人才难遇。括弧,在非常时期,天灾人祸之时除外。
“高祖得子房而成大业,如今,明主是想把谋士往外驱赶吗?还是要我也效仿李斯谏逐客书?”荀彧这一番开场白果然直截了当,更大开门见山的说明了来意。
曹孟德听罢点点头,他才不会承认自己是因为那一声“明主”而欣喜呢!曹孟德看着这位狂狷的谋士,一出口就给自己扣上了“张子房”这顶帽子,他也还真的敢说。
扣了个张子房还不够,接着又搬出了李斯,什么谏逐客书都出来了,这人是在显摆自己的文化底蕴吗?
等等,真正值得曹孟德神思一动,做些思考的,还是荀彧自称的那一声“荀某”。荀,这个姓并不常见,说不定是和荀攸一家子的呢!
既然有这等关系,何不卖荀攸个人情,让他以后在辅佐自己时更加的尽心尽力?曹孟德想着,然后默然点头。
荀彧在一旁见曹孟德脸色变了又变,明主这不会是在考虑着让他当场写个谏逐客书吧?说说什么江山蓝图的还可以,真要是看文笔的话,那荀彧可就是出糗大了。
“你认识荀攸吧?”曹孟德突然一问让荀彧有些猝不及防。
在曹孟德的审视下,他只好窘迫的点点头,幸好明主没有问他和荀攸是什么关系,不然这让他怎么好意思说出来?
“好兄弟,你怎么不早说呢?”曹孟德大笑,他拍着荀彧的肩膀,然后两人勾肩搭背的去了内堂。
荀彧很是无语,他原本想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赢得明主的尊重和信任的,怎么最后还是莫名其妙的走了后门?
算了,以后明主会看到我的能力的,以后他会珍惜我的。荀彧自我安慰的想着。然后,他不再做什么争辩,而是好好的与明主进了屋。
如果曹孟德多问一句荀彧和荀攸的关系,那么,或许这场注定的相遇就要以悲剧收场了。但真的是这样吗?曹孟德又真的会因为当初对荀攸的一个承诺而放弃一位人才吗?
子房之才,可治天下。文若之能,不屈于良。
阿女旅游归来,明日两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