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优势,主张着千万不能让人才流失的策略。
于是,过往路人就看见了这么一副场景。一位中年人,一位少年人,两人在那儿促膝长谈,真真构成了一完美而温馨的画卷。面对公孙瓒的拉拢,赵子龙说不动心那是假的。只是……哎!你为什么要姓公孙呢?天下姓刘的这么多,你怎么偏偏就姓公孙呢?
算了算了,时也命也,大不了以后再跳槽,其实也没有什么的,反正没有人知道我想辅佐姓刘的。而我自己,也就暂且装作无奈了呗!
赵子龙心态良好的构思着,但是那辅佐刘姓的观念毕竟根深蒂固,所以,在刘备出现时,赵子龙非常爽快的背叛了公孙瓒,跟着刘备干去了。但是他也只跳槽过一次,为了他心中的信仰。而曹孟德至死都想不通,赵子龙之所以不降,不过是因为他的姓有问题。这也成为了曹孟德心头的一大遗憾。
有很多人觉得,蜀汉成于诸葛丞相,但是试问,如果没有当初的长坂坡护幼主,怎么会来日后的蜀汉的二代传承?所以,赵子龙还是功不可没的。只是大家都把他给忽略了而已,清心寡欲的赵子龙,自然是不在乎那些的。
诸侯内部之间的战争究竟发生了多久,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没有人可以再说的清楚。朗朗乾坤,光天化日之下,血染红了磐河,尸体堆积在了樊城,还有一场为将来而铺路的战争,无数的人马再也走不出荥阳。
诸侯混战连整个乱世的白热化的阶段都没有达到,走出荥阳的人未必幸运,而埋葬于那里的人却是永远的不幸了。
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鲜血、生命……成就的是谁呢?深夜中,一个人深深的思考,一位将军用战争来证明自己,就已经输了。战争从来都没有双赢,而最后无论结局如何,受害的总是最无辜的百姓。都说生死有命,可是,有谁是该死的?有谁是不得不死的?有谁是必须要死的?
没有一个!
曹孟德屈膝一跪,跪的不仅是跟随自己葬在荥阳的数千兄弟的亡魂,还有在他未来的大业中,为此而不幸付出生命的人。我要结束这个乱世,那就一定要有人牺牲,没有人是该死的,所以,对不起。
荥阳之战,曹孟德功败垂成。从袁本初这里听到所谓的“功败垂成”这个词语,他觉得很无聊。好吧,随你怎么说,反正都已经过去了。
曹孟德抓着袁本初的衣领,“如果诸侯一致对外,必能歼灭董贼,正是因为你们的畏手畏脚,畏缩不前,才导致了这场本来可以获胜的战争。这么做,百姓无疑还会受到更大的欺凌,你们对得起汉室?你们对得起黎民百姓吗?你们对得起这个天下吗?”曹孟德掷地有声。
袁本初羞愧的别过脸去,他不好意思的面对曹孟德的指责。因为的确是他的害怕,所以才导致了那些伤亡。曹孟德摔门离去,袁本初愧疚的低下头。曹阿瞒,你说出兵就出兵,你说围杀就围杀,这个盟主,究竟是你还是我?如果……如果你肯……辅佐我的话,假以时日,我是帝王,你是丞相,我们未必不能联手创造一个太平盛世,但是你为什么要逼我呢?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了,那不妨,继续错下去吧!我倒要看看,这场命运的天平,是否还是偏向你?
没有人回答他,烛火晃动着,映出了袁本初孤单的身影。曹孟德,你是否也是孤身一人呢?
袁本初想不到,他也不会去想,曹孟德的指责只是气愤,而是为了自己的未来铺路。
乱世之中,只有心肠狠一些,才能笑到最后。每个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晚上还有一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