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剑魔剑侠(2 / 3)

。弟子们就可以在针灸铜人上练习扎针或练剑,刺中穴位则有河水流出。

针灸铜人周围的莲花池中,林立着许多尖锐的石头阵,像钢针一样露出水面,犹如万剑冲天。

另一块巨石之上,斜插着一柄宝剑,这把宝剑乃是太极宗师张三丰仙逝后留下的遁天剑,一直在等待的它的有缘人。

义玉柳脚踩石尖举步跃入巨石阵,走近遁天剑,握住剑柄猛地一拔,火花四溅,随之对着针灸铜人不断地出剑,有快到慢,剑尖不断地刺向铜人表面标注的穴位。

连续斩出一百二十剑,剑剑冒水,如喷泉一般激射出细小的水柱。

所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掌声、欢呼声再度响起。

比武大会在演武厅的八卦台举行。

八卦台用八根腰粗的巨木搭建而成,两人多高。周围站满了学生,一眼看去,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气鼎盛之极。

剑术是比武场上的重中之重,太极剑术比赛如期举行,场上正捉对厮杀。

经过几百轮淘汰赛,最后胜出的两个是义玉柳和张信义,二人均保持三百场全胜记录。

比武场上,剑气纵横。两个分穿黑白颜色的俊逸少年你来我往,犹如一副阴阳互动的太极图。

这是最后的冠亚军决赛,胜者将被封为剑魔,负者为剑侠。

“砰!砰!砰!”

宝剑相撞击发出的声音回荡在空气中。

碰撞的宝剑火花四溅,形成五彩霞光,照的夜空亮如白昼。

两人都是内丹外家功夫兼修的,当然比夏蝶衣的紫气还低一个档次。

张信义凭借着过人的体能和气力,一声大喝,猛虎般地扑上去,一连九剑,狂风扫落叶般地劈头盖脸,忽上忽下,横扫狂砍,望义玉柳猛攻,不留余地招招硬拼,下手绝不容情,下定决心希冀一招定胜负,所以一开始在场上占据压倒性的优势,有时甚至将义玉柳逼到八卦台边缘。

但二人是同门师兄弟,一个师傅教出来的,互相知根知底,对对手的各种剑术套路均了如指掌。义玉柳保持着头脑冷静,从容应对,只守不攻,总是恰到好处地把张信义的剑挡开,轻松破解了对方的攻势,而且让对手无懈可击,开始逐渐占据上风。

义玉柳为ZJ海宁人,是一个钱塘江边长大的孩子,对钱塘江涨潮的情形了然于胸,于是他把张三丰的遁天剑法融入并舞出钱塘江涨潮的气势。

咻!咻!

剑光舞动,看上去非常温柔平和,犹如涨潮前平静的江面。

咻!咻!

劈剑的过程中,能量不断蓄积,威势不断叠加,江面开始波动。

咻!咻!

剑势威能达到高峰,化作一道道凌厉的罡风,犹如钱塘江万马奔腾的潮水形成的水墙,竖立起一丈多高的风墙。这一招,义玉柳将其取名为“钱塘潮涌”,义玉柳趁机脚踩罡风,爬升一丈多高。

“噫!人哪去了?”张信义正全神贯注地和义玉柳格斗剑法,眨眼间对手消失了。

“哈哈,你认输吧!”义玉柳站在张信义头上,白衣飘飘,长剑在手,一剑封住张信义的咽喉,如果这一剑刺下去……

“那可不一定,看看你的衣襟!”义玉柳忙四下乱瞅,发现自己衣角不知何时被斩落。

此乃君子决斗,不见鲜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比武场下一片哗然,纷纷叫好。

“义玉柳、张信义平分秋色!不过义玉柳对剑术多有创新,故略胜一筹。义玉柳为剑魔,张信义为剑侠。”王道长宣布比赛结果。

义玉柳是个孤儿,为方孝孺同乡,从小父母死于战乱,只知道父亲姓柳,为大儒方孝孺收养,自小熟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医卜星相,三教九流无所不通,无所不晓。

后方孝孺奉朱元璋诏令和青丘子创办泗州书剑学院,义玉柳兼学剑术武功。

方孝孺取儒家仁义二字,改姓为义,希望其如白玉无瑕,故全名为义玉柳。黑衣少年名叫张信义,为和朱元璋争夺天下的枭雄张士诚的妾所生的遗腹子。朱元璋感念张士诚是个真汉子,故而对其子孙没有赶尽杀绝,网开一面。

义玉柳不但剑术超群,而且学贯古今。明朝已经进入火器时代,火药、火炮、火枪等火器大量运用到战场上。义玉柳深知,任何血肉之躯都无法抵挡火药的爆炸威力。剑术比赛之后,义玉柳便全身心地投入火药火器的研究,在藏书阁查找各种经书,特别是宋朝曾公亮所著《武经总要》。该书刊载了火球,毒药烟球、蒺藜火球三个火药配方,还有关于火药箭的使用方法。火药箭就是在箭头的后部绑缚一个球形火药包,包中装有火药。使用时,先点着球形包壳,然后用弓弩发射至敌阵,由燃着的球形包壳引燃火药,烧毁敌军的营寨和粮草。

义玉柳仔细研究火药的配方的配方以及火炮、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