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燕王妥协(喜迎国庆)(1 / 2)

帝国能臣 鱼子浚 3426 字 2017-10-01

燕王宫,郑王后寝殿。

在褚美人的寝殿里大闹一番后,郑王后忽然陷入了昏迷之中,在燕王刘彦钧的命令下,王后寝殿的宫人们七手八脚地将她抬回了寝殿,由王宫的医官照料。

刘彦钧则在褚美人的寝殿中安慰了一番受惊的刘文泽母子,心里记挂着王后昏迷前说的诸如“以妾身的性命换沏儿的平安”之类的话,在褚美人寝殿里也没待多久就来到了王后的寝殿。

“王后的状况如何?”来到郑王后寝殿第一件事,刘彦钧就是向医官询问她的情况。

医官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干瘦老头,他对燕王报道:“王后是气急攻心以致昏厥,休息一会儿便无大碍。”

听到医官的回复,刘彦钧心里放下了一块石头,但紧接着他又疑惑起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王后如此‘气急攻心’?甚至不惜在褚美人寝殿里做出这般出格之事?王后素来稳重,如果不是遇到什么为难的事情,也不至于如此!听她刚才在褚美人那里说的一番话,似乎是和沏儿有关!”

想到这里,刘彦钧将王后寝殿的一众侍宦、宫女都叫到了跟前,声色俱厉地质问王后到底因为何事而性情大变。

阖宫之人都为燕王的震怒而战战兢兢、不敢胡乱说话,事实上知道内情的人也不多。最后在燕王的再三喝问之下,郑王后的贴身宫女才道出了实情。

“启禀大王,今日稍早些时候云西郡公来过王后寝殿,大王也是见过的。至于郡公大人为何入宫,其实是因为他的府上发生了行刺案,王后的心病正是因此得的。”这名宫女四十岁左右,是郑王后的陪嫁丫头,自然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燕王皱着眉头回想起当时他们母子的反常表现,现在再度想来,若不是褚东篱突然求见,当时他可能已经追问出了原委。

“沏儿府里的行刺案?为何他们母子当时没对本王说?”燕王问道。

这名宫女一头磕在地上,用畏惧的口吻回道:“大王!因为……因为王后和郡公大人他们怀疑,主使这桩刺杀案的,正是……正是大王您!”

“什么?”燕王“腾”地站起身来,眼中满是不可思议之色,“本王怎么会命人去刺杀自己的儿子?这么多年来本王如此厚待他们母子,他们竟将本王当成这样的恶人么?”

宫女敬畏地伏在地上不敢抬头,但还是将郑王后母子的顾虑说了出来:“回大王的话,本来王后相信大王‘虎毒不食子’,但是听郡公大人说,做出这件事的,正是他府里的卫队长,而这人正是大王安排在郡公府里当差的!”

“卫队长?他派人刺杀沏儿?他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情?为何本王一无所知?”刘彦钧脸色变得有些难看,“沏儿他审过此人吗?会不会弄错了?”

宫女回道:“听郡公大人说,行刺案发生时,他正在府中宴请宾客,而刺客入府的时候他和大部分宾客都已酒醉不醒,若不是宾客里还有人没喝醉,郡公恐怕已经遭了毒手!”

燕王刘彦钧急忙问道:“那这名刺客呢?”

“听说……刺客在逃离郡公府前就已经死了,而当时郡公府的卫队长并没有立即向郡公大人禀告,而是私自处理掉了尸体。郡公酒醒之后听说了此事,当时就把这名卫队长给绑了起来,怀疑他是行刺案背后的主谋!”宫女回答得很有技巧,模糊掉了其中一些细节,但是事情的脉络却是事实无疑。

听到这里,燕王皱着眉头分析道:“卫队长负责全府的护卫职责,能够在沏儿宴请宾客时放进刺客的,也就是他了;而能够抓住所有人酒醉不醒的大好时机放刺客行刺的,也大概只有他能够做到。刺客死后,不是调查刺客的身份,而是匆匆处理掉尸体、让人无法查探刺客的真实身份,沏儿怀疑是卫队长指使了这次行刺,倒也是合情合理。”

“正是如此,大王英明!”宫女回道,依然面朝地面,不敢抬头。

刘彦钧长叹一声,说道:“王后和沏儿因此怀疑是本王指使他府中的卫队长做出此等刺杀案,看来还是本王平日里亏待了他们娘俩!这个卫队长现在何处,本王定不会轻饶了他!”

宫女回道:“婢女不知,婢女只知道郡公大人当时把他留在了宫门前,并没有带进宫中。”

燕王刘彦钧点点头,指着自己身边的侍宦说道:“去宫门前打听一下,沏儿把那个卫队长弄哪儿去了?”

“诺!”这名侍宦得到命令后便一路小跑着出了寝殿的大门,向宫门口跑去。

郑王后的寝殿内,刘彦钧令所有宫女、侍宦都退了出去,自己走到王后的榻前查看她的情形,却发现郑王后双目睁着,原来已经醒了过来。

“王后,看来你和沏儿都误会了!”燕王刘彦钧语气和缓地说道,他坐在王后榻前,想拉着很久都没有碰触过的那双手,然而对方却闪电似的缩了回去,还背转过身,一副拒人千里的姿态。

“大王,妾身自知德才、品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