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山庄规划(1 / 2)

越秀山庄 江畔钓鱼郎 2470 字 2017-08-25

转眼间,阳春三月,万物萌发。

枣树苗没有蟠桃树长得那么快,但也快有三尺多高,得尽快移栽。

在整个越秀山庄,杨柳树居多。

窗外,满地正照耀着暖洋洋的太阳光,癫狂的柳絮随风飘忽不定,一团团的雪白,如棉絮一般惹人厌烦。

伐柳植枣!

孟凡巡视了山庄一遍,做出决定。

越秀山庄的北面就是蟠龙山麓的黄麻村,村外有一所道观,即水月庵。村民靠山吃山,山上的野兔野鸡等野味在山民的狩猎下,都已经断子绝孙。山民懒惰成性,大多数都不愿出外打工,守着几亩薄田。农闲时节,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晒晒太阳,搓搓麻将。

越秀山庄的东面是桑园村,家家户户栽桑养蚕,是泗州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而蚕粪,据说是养鱼的绿色饲料。

护城河里栽藕养鱼,庄内遍植果树,再开个农家乐饭庄。

如今农村人渴望到城市打工挣钱,进而定居;而大城市的有钱人,厌烦了钢筋水泥的鸟巢,一有空闲就喜欢往农村跑,吃农家绿色蔬菜,呼吸农村新鲜的空气。越秀山庄,让城里人近距离地触摸大自然。

河内放上游艇,河岸上重建古堡和吊桥,发展旅游业。让城里中年人怀念那逝去的青葱岁月,发思古之幽情。

山上遍地野菜,还有张华的菜园,农家乐的一切原料都可就地取材。

来到自家老宅,孟凡估摸算了一下,这里,宅基地再加上自留地足足有八百个平方。

对了,农家乐饭庄就建在这里!

前排为饭庄,后边为宾馆。

要干,就要干不一样的。

要干,就要干大的,要惊天地泣鬼神!

建筑式样全部仿唐朝的古楼,以木石为建筑材料,就像古装电视剧里王公贵族住的房子一样,高端大气上档次。

越秀山庄的西面是龙庙小学,是古代求雨的龙王庙改装的,龙王塑像也不知扔哪去了。

龙庙小学位于一个高坡之上,一株五人合抱的老槐树上,挂着上课用的老式铃铛,左边还有一口石井。右边是一排十几间七十年代建筑的青砖灰瓦的房子,教室内的桌椅和板凳,都是大青石砌的,古朴而又典雅。

整个龙庙小学掩映在银白色盛开的槐花之下,即使炎热的夏天,校内也是凉风习习。

青色和白色构成龙庙小学的主色调。

随着学校生源减少,龙庙小学也已废弃,等待拍卖。

咱有钱了!

买下它,送给老妈,办成一个泗州书院。如果它被一个土老帽买去,还不知怎么糟蹋呢!

孟凡又信步来到菜园子张青家,畅谈了自己的想法。

“办农家乐,搞生态旅游?!这个……”

张华一听,收敛了笑容眉头紧锁,这个他从未想过。

“小凡,这得投资多少钱那!你有吗?”翠花姐不无担忧地说道,有钱好办事,这个道理谁都懂。

“翠花姐,张大哥,我不是一时冲动。”

孟凡语气坚定地说道,随即分析了利弊,最后使出杀手锏说道:“小龙上次吃的枣泥膏,就是我院子里的枣树苗做的,我打算砍掉庄内的杨柳树,栽上枣树和一些果树。那时制作枣泥膏,作为我们的拳头产品!”

枣泥膏!

益智膏啊,现在都一个孩子,哪个不想投资在孩子的教育上?

张华两口子听罢,点了点头,异口同声地说道:“既然你有心要办,我们发动全村人,全力支持你大干一场。”

翠花姐忽然想起一个严重问题,那黄麻村的山民整天闲得蛋疼,平时不是偷就是抢,或者顺手牵羊,地里的庄稼无一不遭其毒手。以前护城河也有人承包养鱼,结果养的鱼虾屡屡被盗捕……

翠花姐说出了她的忧虑,黄麻村山路崎岖,生长着一望无际的黄麻。在解放前,就是个土匪窝。官兵一旦围剿,这些土匪就钻入黄麻林里,就如泥牛入海无消息。

土匪们时不时下山劫掠,见到好东西就抢。谁家娶媳妇,必须请土匪头子喝酒;新婚第一夜,新娘子必须让土匪头子睡。否则,第二天土匪头子就带小喽罗来杀人放火。

越秀山庄首当其冲,受尽土匪荼毒。。

有个叫陈越秀的大地主出资,村民出力,建筑城堡,挖壕沟自卫。城堡上密布枪眼,有专人放哨,土匪来了就报警。自此以后,土匪再也奈何不得村民。

越秀山庄原名黄王村,后来改名。

解放战争时期,越秀山庄成为国共争夺的焦点。

作为庄主的陈越秀,哪方势力都不得罪,谁来了都热情招待。

陈越秀死后,他的儿子与解放军为敌。因为山庄易守难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