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煦为此做了两手准备,其一是等西夏使臣到汴京之后,很自然地,作为皇帝的赵煦将会有一系列的“外事活动”。赵煦会选择在那个时候适时地“生病”。至于生什么病,他也已经想好了,就说自己因思念先帝过甚,“头疾发作”不能临朝,当然就更不能“接见外宾”了。反正“头疾”这回事,赵煦说有就能有,谅那帮御医也检查不出来。还能得一个孝顺的名声。
赵煦“病遁”的目的在于拖时间,反正用不了多久,司马光就会一病不起了。
其二是发动“舆论战”,作为穿越者的赵煦比当代的任何人都明白舆论的威力。他会找人放出风声说皇帝之所以生病的真实原因是被那群西夏来使“欺负”所致,这样可以用一种比较隐晦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宰相要割地给西夏的不满。
只要这个风声放出去了,自然会被“有心人”听到,稍稍有点政治智慧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选择“站队”和进行“风险投资”的机会。相信到那个时候,自然会有大臣站出来反对司马光了。
因为反对司马光可以讨好皇帝,即使现在的皇帝还只是一个孩子,但总有长大的一天吧?
至于找谁做那个放风声的人赵煦也已经考虑好了,他觉得苏大胡子比较适合这个“艰巨”的任务。因为苏轼是帝师,他放出来的消息可信度有保证,才会有人相信。
除了上述两手之外,如果事情没有按照他的预想发展,赵煦还有一个“杀招”:就是把那批在汴京国子监读书的年轻人发动起来。让他们出来反对割地。年轻人嘛,血气方刚,总是比较容易冲动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