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在了他们身上。整整一千名元军弓箭手在萨拉赫的命令下,朝着退回来的新卒们射出了铺天盖地的羽箭,生生将败退的新卒拦在了自家营寨前。随后,五百手持鬼头大刀的督战队,毫不犹豫的迈步上前,朝着面前的溃卒挥动着锋利的大刀,将一颗颗头颅如同割草一般砍落在地。
前有宋军的深沟壁垒,后有元军冷酷无情的督战队,无奈之中的元军新卒,只能停下回营的脚步,带着满脸的凄惶之色,下意识的围拢在自己直属上司的身边。
元军新卒中的各级军将们大多也都是流民中勇力出众或是有些名望的汉子,他们心里都明白最后的结果,可是看着身后元军督战队雪亮的大刀和一千支引弓待发的利箭,他们却生不出反抗的勇气。或者说,他们心里都清楚,即使反抗也只能落得一个被无情屠杀的下场。
流民新卒中的几位统军将领们凑在一起简单的商议了两句后,只能无奈而绝望的开始组织身边的新卒们拿起手中粗制滥造的兵器,按着元军大营里战鼓擂响的进军命令,继续去用人命填平宋军寨外的那两道堑壕。
元军统帅萨拉赫看到刚刚溃退的新卒开始重新集结起来朝着宋军军寨冲去,脸上这才冷冷的一笑,用轻蔑的语气对身边的亲信将领们说道:“哼!这些懦弱的汉人流民,只有用刀箭才能让他们知道如何去执行军令。一群整天只知道混吃等死的废物,今天就是用他们的尸体也一定要把宋人营前的壕沟给我填平了。“
萨拉赫的话,引得身边的亲信诸将一齐哈哈大笑起来,这些跟随察不忽木征战多时的军将,已经在多年冷酷的征战和肆意镇压屠杀百姓的过程中,扭曲了人性,变成了一群残忍嗜血的野兽。
就在这些流民出身的元军新卒带着绝望的心情继续朝着宋军营寨前进时,一件意外的事情出现了。
前一次湛江之战招降了近四万元军降卒后,文天祥和军中诸将就已经清楚了元军阵中这些新卒的底细。此次大战,文天祥自然不会忽略了元军阵中剩下的这些可怜的流民军。
出于对这些汉人流民的同情怜悯之心,也为了尽可能减少自身的损失,心胸广阔的文天祥在战前就做好了应对之策。从东海岛上归顺大宋的俘虏中选出百名嗓门大人头熟的流民青壮,分别送到了湛江城和太平岭军寨内。
等这些流民军的第一波攻势被打退,又遭到了元军督战队无情的屠杀和逼迫后,巩信和石义坚两人也知机的将五十名东海岛上的流民送出了寨外。
在一千甲士的保护下,站在两道壕沟之间的五十名大嗓门流民,不断将自己的出身来历和如今的情况朝着对面的流民军高喊出来。随着这五十名流民的高声呼喊,正缓缓朝宋军营寨逼近的元军新卒们在诧异中停住了脚步。
都是当初一道从山东、河南出来逃难的老乡,文天祥送到湛江和太平岭的又都是流民中名望较大,人头较熟的汉子。
慢慢的,元军新卒队伍开始不断有人低声对身边的同伴说道:“这个人我认识,确实是我们角山屯的高大壮。”
“真是俺们金岩村的刘大哥!”……..
当流民新卒的队伍中这股议论声越来越大之后,终于有几个机灵一点的流民青壮开始按着那五十个归顺宋军的同伴所指引的方向,绕开太平岭军寨面前的堑壕,朝着太平岭和湛江城之间那块五里宽的通道跑去。
原本已经陷入绝望中的流民新卒,在发现眼前有一条即不用和宋军拼命,又不用再面对元军凶残的督战队的机会时,终于完全崩溃了。
犹如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绳索那样,所有的流民军用尽全力,拼了命的朝着湛江城和太平岭中间的地域跑去,一群流民出身的步卒,在求生欲望的激励下,生生跑出了一股大队骑兵的速度和声势。
当太平岭下的元军新卒出现剧变之后,在湛江城头观战的苏刘义也不失时机的将湛江城中的五十名流民俘虏唤到城头,开始朝城下喊话。
湛江城下的流民军得知太平岭下的同伴开始朝着大宋方向溃逃之后,想到元军严酷的连坐刑罚,也为了抓住眼前这难得的逃出生天的机会,也开始不管不顾的顺着湛江城墙逃向了后方。
借用一百名流民的亲身经历,文天祥轻而易举的瓦解了四万元军步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