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力都不算強,後者卻是能讓人感覺痛,可以用在實戰上的。
曾經有一段時間,各地的魔法師分會不懂得法不傳六耳的重要性,胡亂教授,更有甚者,培養了忠於導師自己或地方勢力的法師,造成了人類世界的割據與動盪,後來在各方強者的斡旋與協商下,真理之塔剝奪各地分會教授轉換元素因子的權利,各地分會只有權利尋找有資質的弟子,教導他們魔法的基礎、冥想與凝結魔核的方式,還有一些魔法施放的要訣,但最關鍵的元素轉換,卻被禁止教授。當然,私下違規的人也有,但明面上,像以往那種亂糟糟的局面終究是沒再出現過了。
較讓吳憲孟覺得詭異與好笑的是,他本以為到了異世界,成為了魔法師學徒,所學所見必定會是關於魔法奇幻的神祕知識,不想實際接觸下來才發現,多半是數學理化等近似科學分析的知識。
聽老圖克說,了解這些,是構築魔法時必要的知識。
地、水、風、火、命,五大元素,各自有各自的特性,不理解它們的特性就強行用自己的魔力去建構一個魔法,即便勉強僥倖成功了,也是事倍功半。
更離譜的是由於老圖克這一系走的是將武術格鬥結合到魔法施展應用中,結果就是他一個來自地球,只聽過沒見過武術功夫的現代青年,現在居然在這裡,跟著一個矮老頭在學站樁、蹲馬步、弓馬合一出拳等武術訓練。
吳憲孟自己都覺得特別不可思議。
不過經過老圖克講解後,吳憲孟大概也可以理解為什麼。
這個世界的魔法等級,分為不入階(不入留)、低階、中階、高階、超階、禁咒,每一階的魔法隨著建構時的複雜度,又分一環、二環、三環乃至十幾環。他們這些剛凝結成魔核的學徒,被稱之為初階或低階學徒,中階(進階)學徒要能在實戰中釋放一環魔法,高階(終階)學徒則是二環。而要想畢業,成為正式的魔法師,就必須能在實戰中,成功地施展一個至少三環的魔法,而且威力與命中率,都另有標準。
實戰這個字眼很重要,平時要凝神靜氣,引導自己額心的魔力構築一個將元素因子變化三次的魔法,也許修練的時間久了,熟能生巧,大部分的人都能辦到。但在戰鬥中,面對生死關頭,要能做到,難度就大了,要能既有威力又能確實命中,那就更難了。
通常低階魔法的施放方式有兩種,一種就是將構築好的魔法,不管是捏在手裡還是凝結在魔杖頂端的,用物理方式投射出去。講白一點,就用眼睛瞄準,用手丟或用魔杖甩出去,因此身為一個魔法師,在階級不高的時候,你可以體弱無力,但不能準頭不夠,不然你的魔法幾乎是沒有用武之地。
另一種方式就是讓魔法附著在自己身上,通常是手掌上,然後利用接觸方式,達到攻擊、防禦、治療等諸般效果。戰鬥法師走的,就是鍛鍊過的身體與武技,將這類的魔法威力發揮到最大。
後者這種施放方式,正規的魔法師通常只拿來釋放防禦或治療魔法,要用來攻擊的話,那就表示這位魔法師所在的隊伍,或者是他本人在與別人的對決上,已經被逼到連法師不得不近戰,到了快輸的地步了。
戰鬥法師這一系利用的,就是一般人認為法師不能近戰的盲點,反過來將二環以上,諸般附著攻擊類的魔法黏附在手腳身上,利用魔法本身的威力取代鬥氣,配合身體的動作與熟練的武技,給予想趁機近戰的人一個當頭痛擊。
不過這一脈會衰落不是沒有原因的。
與那些魔法戰士、魔法騎士不同,他們主要鍛鍊身體,熟悉武器使用,有一點點魔法資質的,再修行一些輔助用的低階魔法,在戰鬥或探索、野外生活中,給自己或隊伍一點便利,或是在對決中擾敵。魔法修練雖然也會消耗他們不少的時間與精力,但練得不好,他們的戰力並不會與同階的人差上太多。
但戰鬥法師不同,魔法的修行本來就比鬥氣難,需要花費大量的心神時間與資源,像戰鬥法師這樣同時鍛鍊身體、武術技能的,在但丁大陸上,普遍被認為是在浪費時間,在低階時,看似好像擁有極強的機動力與攻擊力,風光無限,可等到大魔法師階層,大家能隔空引爆或隔空引起區域元素因子質變時,這種優勢就變得不明顯了。不少正規的元素魔法師都認為這是一條邪門歪道,這也是為什麼老圖克被排擠在南方學院教授評議會外的原因。
然而,就像但丁大陸上流傳的古話,”乞丐中也有可能出現王者”一樣,戰鬥魔法師中也是有極為優秀的人,在老圖克收下吳憲孟沒幾天後,她就乘著掛著真理之塔旗幟的三桅大帆船,來到了南海上的蚌殼島。
[克里斯多夫,你這是在跟我開玩笑是吧?]
紅色長髮披肩,五官深邃,身上穿著暗紅色貼身硬皮甲,護住前胸後背、雙肩前胯,身後穿著及膝的紅色披風,左腕帶著黃金做的護臂,一雙雪白的大腿露在外面,底下踩著長靴,貼身皮甲也蓋不住雄偉的胸脯,看似年紀已有三十多的女人,坐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