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仿佛行云流水一般,悄然纵逝,转眼之间十年已有,如那昙花一现,如那过往云烟……
夜晚,寒风瑟瑟,雪花飞舞,本应这个季节人们都早早入睡,但是万万没想到在这寒冬的黑夜中竟还有一个身影在雪中跑动着,他头戴斗笠,身披蓑衣,仔细一看,则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他手里提着灯笼,轻车熟路般的朝远处直直跑去。
跑在这深雪的地上,一步一个脚印,不知不觉之中在身后已留下一串,但由于漫雪纷飞,那些印迹也很快就被掩盖了起来!
忽然,男孩的脚步变缓慢了,迈步走动半米后,在一座坟前停了下来,只见这座坟墓前立有一木牌,由于雪花的遮掩,已看不太清上面写有什么。
男孩慢慢的走向前去,将灯笼放置一旁,跪地就朝坟前一磕,随后二话不说就起身清理坟堆上的积雪,只见他用双手一捧一把,反反复复地清理着。
忙活了半天后,积雪已无,男孩气喘吁吁的瘫坐在了雪地上,双手早已冻得通红,大雪还在下着,脸上浸满水滴,但不知是雪水还是汗水。
男孩仰头看了看天空,雪花缓缓飘落在脸上,而头顶上本不合适的斗笠也随之划落到了后背,慢慢的他将视线转移到了坟前,脸上忽然露出了微笑,眼神之中透露出一丝青涩,像是心中有话却不知该如何说起似的,紧接着男孩站了起来,他将自己身上所披的蓑衣给解了下来,随后轻轻的盖在了坟堆上。
男孩很纯真,心底很善良,他想这样一来坟堆上就不怕在被积雪掩盖了,但是雪依旧不停的下着,然而男孩也没有急于离开,只见他移步将坟前立着的木牌给擦拭了一下,积雪抖落,“无名氏女之墓”的字样顿时显现了出来!
眼前的这个男孩则正是十年前的那个婴儿——于真!
擦拭完后的于真,顺势跪在坟前磕了三下响头,随即便提起了一旁的灯笼离开了……
回到村子里后,于真便直直的朝家中跑去,小心翼翼的他,生怕吵醒已然安睡的于老汉夫妻俩,他悄悄的走进院中,踮着脚尖蹑手蹑脚的回到了自己的房里,只见他轻轻的推开房门,映入眼帘的那一瞬间卓尔显得很是简陋,一支已燃烧半截的蜡烛屹立在房间正中的桌子上,烛光微亮,细弱的光辉映射在房间里显得有些昏暗,于真进到屋里打理一番身上的衣服后,便一下子躺在了靠近窗边的一张小床上。
躺在床上的于真久久没能入睡,他在想自己刚才的那件蓑衣不知能否让“母亲”感到温暖一些呢?就这样想着想着,伴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于真不禁睡意而生,渐渐昏沉的睡着了……
……
……
清晨,天还刚蒙蒙亮,于真便起床做起了早饭,由于于老汉夫妻俩年事已高,这让于真从小就担起了家中的所有事物,也使得他从小就比同龄的孩子懂事许多。
生火煮饭间,于真也没有闲着,他将院中的积雪也里里外外清扫了一遍,就这样伴随着天际边一抹初阳的上升,一顿早饭也如实做好了!
于真将已做好的早饭端到桌上,紧接着和往常一样朝屋里叫道:“爹!娘!吃饭了!”
话音一落,就见于老汉和老伴相继从屋内走出,由于已有十年了,于老汉夫妻俩相比之前变得苍老了许多,脚步也不像以往那样扎实了!
见二人出来,于真便连忙上前将二老慢慢的搀扶到桌子前安坐了下来。
桌子上摆放着已熬好的稀饭,还有那白乎乎的馒头,以及一小碟咸菜,虽显得有些寒暄但整体上很是充实。
“爹,您吃!”
“娘,给您馒头”
孝顺的于真将稀饭和馒头递到了于老汉夫妻俩面前。
杨老妇接过馒头,亲切的道:“真儿啊!辛苦了,你也吃!”
“娘!不辛苦!对了,爹!家里的柴不够了,孩儿打算趁天色尚早现在去山上砍点柴回来,免得中午没柴生火做饭。”于真诉说着。
于老汉细听后,劝道:“那也得先吃完饭再去啊!”
“不了爹!孩儿砍完柴回来再吃也是一样的!”说着于真便背起了箩筐,拿着砍柴刀就朝门外走去。
见于真直直走出屋外,杨老妇却有些担心了,连忙嘱咐起来,道:“真儿啊!路上小心点,别摔倒了!还有啊,小心别砍到手!”
“知道了娘!”于真边走边大声的回应道。
然而就在这时,刚出院门口的于真,却被一名飞奔而来的村民给拦下了,只见他面色恐慌,气喘吁吁的道:“不好了!小真!快点带你娘和你爹跑吧,山匪来了!”
话音未落,于真便知道大事不妙,于是猛地转身跑回了屋里,而此刻正在吃饭的于老汉夫妻俩,见于真刚走便回来了,且神情慌张,连忙担心的询问了起来,道:“真儿!出什么事啦?”
“娘!爹!不好了!山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