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沽名星(2 / 3)

天人图 木瓜熟了 3963 字 2017-08-11

光透过圆窗,望向那轮明月,那已经不是一轮明月,而是一轮血月。

血月。

戈近亨的内心颤抖了起来,他的身体也随之颤抖了起来,他颤抖是因为他即将预测到第二十五次灾祸,成为中州有史以来的钦天监监正第一人,更是因为他内心的担忧和恐惧。

血月乃是至阴至寒之相,兆示着人世间正气渐弱,邪气渐旺,怨气渐盛,戾气渐强。这也预示着,天下就将风云剧变,山河就将悲鸣。

天下动荡,火光四起,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戈近亨如何能不担忧,不恐惧?

血月之兆并非是谣言流言,而是确有此事。

中州历史数千载,皇朝更替,几经易主,午丘皇朝灭淳于皇朝时,天空出现了血月。根牟皇朝灭午丘皇朝时天空出现了血月,甲阜皇朝灭根牟皇朝时天空出现了血月,翨阳皇朝灭甲阜皇朝时天空出现了血月,西楼皇朝灭翨阳皇朝时天空出现了血月。

当世的春秋皇朝,在四百年前取代西楼皇朝,统治中州万疆之地时,天空同样出现了血月。

而在七十二年前,那时,戈近亨刚从病重的父亲手中接过钦天监监正之职,那时,当今的帝皇闻人白羽刚从先帝的手中接过帝位,那一夜的天空也出现了一轮血月,如此时夜空的血月一模一样。

各代皇朝易主时天空出现的血月戈近亨也只是从史书中得知,但七十二年前,在他刚接手钦天监监正之职时天空中出现的那轮血月,是他亲眼所见,且在时隔数十年后他还记忆犹新,或者该说是那一轮血月之后,春秋皇朝的动荡让他记忆犹新。

北莽地叛乱,西垂地三千里国界线上的烽火,北莽王冤案,上京地流血十五日,这些纷乱的记忆在这一刻全数涌入戈近亨的思绪中,让他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冷颤。

“血月之兆,得速速告知皇帝陛下,不得延误。”戈近亨站起身,暗暗想道。

“来人。”

因为颤抖,戈近亨的声音有嘶哑。

片刻之后,值守的文吏走到戈近亨身前,恭敬的说道,“监正大人,有何吩咐?”

“纸,笔。”情急之下,戈近亨只说出了两个字。

文吏极会察言观色,他瞧出了戈近亨脸上的焦躁和急切,便迅速拿上纸笔铺开在圆桌上。

戈近亨提笔时,文吏躬身退了出去,文吏很清楚,戈老监正在如此情急之下要写的东西必定是辛秘,不是他这样一个普通的文吏可以知道的。

戈近亨三言两语写好了密奏,装入信封,涂上火漆,文吏又适时出现在戈近亨身边。

戈近亨将密奏递给文吏,同时说道,“彻夜加急,送入宫中。”

文吏接过密奏,还没来得及应允,这时,天空之中那轮保持了不过半盏茶功夫的血月又开始出现了变化。

苍穹之上,仿佛有一张巨大的口,在眨眼之间,便将那轮血月吞噬,接着,天地间陷于寂静和黑暗,伸手不见五指。整个钦天监大殿,只有青铜漏壶旁和圆桌上的两盏细小烛火在熠熠生辉,一盏照亮了滴水石刻,一盏照着戈近亨那张因为惊讶到极致而显得有些扭曲的脸。

“月蚀,月蚀之相,血月之后便是月蚀之相,何解?何解?”戈近亨以文吏听不见的声音喃喃说道。

“月蚀之相,乃是召示朝野之中有人欺上枉法,制造冤狱错案。难道今夜的血月之兆和月蚀之相之间有关联?”

文吏见老监正陷入沉思,便躬身退去送密奏,还没走出两步,戈近亨就喊住了他。

戈近亨从文吏手中拿回密奏,凑近烛火,待火焰将密奏烧成灰烬后,戈近亨重新提笔写了一封密奏,将血月之兆和月蚀之相都写在了其中。

戈近亨虽然忐忑担忧,但他却相信,那位跟他差不多年纪的皇帝陛下能像七十二年前那样,来妥善处理这场上天预示的灾祸。

文吏重新走到戈近亨身前,接过密奏,躬身退去,可他还没走出几步,老监正又叫住了他,他没有不耐烦,这是他的本职工作。

文吏走到老监正身边,此时的戈近亨正以一幅惊骇莫名的表情仰望着天空,身体都在颤抖。

月蚀之相同样只维持了半盏茶的功夫便就退去,明月重新出现在天空,没有一丝血色,没有一丝阴影,明亮如镜。但,在明月的右下方,目视过去,不过两寸之处,突兀的出现了一颗星辰,只有明月的一半大小,但它似乎比明月更亮,比明月更引人注目,抢尽了明月的光辉。

戈近亨注视着那颗星辰,竟然诡异的笑了起来,并喃喃说道,“沽名星?果然是沽名星。血月,月蚀,沽名星。奇巧,奇巧。”

文吏没有听见戈近亨说了什么,他恭敬而谦卑的说道,“监正大人,还有什么吩咐?”

戈近亨缓过神,彻底冷静下来,他拿回文吏手中的密奏,再次点燃,待密奏化作灰烬之后提笔重新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