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4)

世间有道,春秋老聃悟之,故有《道德经》所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宋真宗景德元年,有一小道童,忽有一日行至道观下第四十二块大磐石处,莫名问天曰:“道君在上,我知一二三之数,始生万物,之后可是苍生?苍生为四吗?“

问罢,久久却无有应答,小道童斜靠磐石,伫立许久:道长常说我痴傻,我却知道自己是银海阑珊、玉楼浩浩,绝非凡人所及。也许道仙大梦未觉,也未可知呢!

此时万籁俱寂,但见天际绯紫,似有异象。

这小道童方欲走时,忽见崖岩绝顶老君阁后云雾大开,一道仙驾鹤而来,半空中其音绕耳:“鹤唳惊鬼神,小童念苍生!三生万物,万物终将化归于寰宇,故宇为四。“

道仙说罢驾鹤而去,自此这小童便自命:静宇道士。

此后他仍居游幽山老君阁内数年,隔世不闻外界风云变幻。

是年,宋辽订“澶渊之盟“,两国修好,再无战事,可延百年,滋养人文,道派尤盛。

后来这小道童出山,遍游了三山五岳,仍不问世事,潜心修行。

终了,羽化作一只踏雪黑鹰,扶摇直上,冲破天际,抵达仙境,寻那道仙去了。

紫虚仙境,道仙驾一鲲鹏至,小道童问道:“请仙家指点迷津。“

那道仙问:“有何迷津?“

小道童答:“幼时得见仙家,遂自命‘静宇’,后出山,本欲在乱世走一遭,来一场轰轰烈烈的人生,可惜我的有生有世,大宋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哎,到头来,壮志未酬啊。这就是我的无为迷津了!“

那道仙笑曰:“无为而无不为——

回首家国三千里,气吞山河。

将军北望,金戈铁马赴丹青。

是非成败空余恨,

仰天笑,大江横。

风起云涌天下事,

一场荣华一场梦。

梦方觉,觉方醒,

岁月竟催人老去。

为国兴衰,一生狂浪,

上天入地真英雄!”

静宇道士:“好一番豪迈人生,气概横贯九万里,此何人所作?“

道仙曰:“后世背嵬军中战神之一的道家瀚难所作。“

静宇道士慨叹:“与我同为道家,心境截然不同?敢问仙家,何谓背嵬军?“

道仙曰:“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静宇道士:“此诗经其一,又是何解?“

道仙曰:“不如你自去走一遭,再来告诉世人如何?今我助你到后世瀚难道长左右,观——背嵬军全貌,可乎?“

静宇道士:“我羽化而来,正当此事,仙家知我!“

道仙曰:“此去那后世凡尘之中,半缘道来半缘军,你需阅尽苍生,带回背嵬军中亡魂,以告慰天下,方可复返紫虚境,凡无名英雄,我皆铸仙界灵池以待。“

静宇:“未知亡魂之数?“

道仙哈哈一笑:“磐石之数也!“

语罢,那拂尘一挥,但见凌空之中多一紫池,道仙曰:“此乃境中第四十八座灵池之守护道君的斗战胜佛修为仙池——吾谓之‘静宇之池’也。“

随后那拂尘又一挥,‘静宇道士’旋又幻化成一只踏雪飞鹰,一声嘶鸣,划破紫虚境,绝雾而去,随后道仙座下鲲鹏举翅随往,他们渐渐消失在紫色的迷雾之中……

这踏雪飞鹰和紫虚鲲鹏前行一百里便是人间一年,一路观历史过往,大好山河,不知不觉已经飞了一万二千里,那便是人间一百二十年了,如道仙所令,已然飞过。

紫虚鲲鹏道:“道仙建造静宇之池,来升华他们成为斗战胜佛,以告慰华夏民族的忠勇赤子。所依天条,降界天书已经定好,还是速速折返。”

此时正是北宋靖康年间,踏雪黑鹰和鲲鹏正要折返时,忽见两颗流星陨石相撞,巨大的火花冲击下,两个陨石横空合成一块巨大的磐石,但见:

磐石正面刻着邵康节梅花诗一首:“

湖山一梦事全非,

再见云龙向北飞。

三百年来终一日,

长天碧水叹弥弥。“

背面刻着潇湘神的诗一首:“

寒塘残月冷画屏,

冥冥南乡踱孤庭。

一去北国哀鸿雁,

夜阑离梦啼到明。”

忽又闻磐石下面是一片喊杀声,循声去看,便是——靖康年汴京城破一场梦华碎:山河虽好非完璧,二帝被掳向北飞,真龙南卧羡螭吻,孤魂凭阑独萧萧!

......

目下,北宋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