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拍卖三国(一)
大明万历十二年三月十五日,正阳大街海天大酒楼将联和金记书局、车记裁缝铺共同举办一场盛大的三国主题拍卖会。据说这次拍卖的东西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三国演义》的第十册,也就是最后一册将在这次拍卖会上闪亮登场,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啊!
拍卖会的消息在正日子前四五天就已在京城传的沸沸扬扬。这个消息自然是杨轩放出去的,论炒作能力,要是放在后世的话,他的能力估计也就刚刚达到入门资格,但是放在这个含蓄、委婉的年代,那可真是无人能及。
位于京师城东正阳大街的海天大酒楼是一座近二十米高的四层木质大楼,酒楼由内而外均被装修的富贵且不失高雅。一楼大厅共五十张桌子,二楼、三楼各三十个雅间,四楼则只有四间包厢和一个大厅。如此高端气派的海天大酒楼已然超越城西的醉仙居,成功跃居京师酒楼排行榜第一名。
明武帝开辟的新明朝对商业的开放程度虽然和后世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但比起前世历史上的明朝却是开放多了,总体上和前世的宋朝差不多,表面上仍然遵循着士农工商的传统观念,但实际上,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早已超越了前两名,仅屈居于士之下。而这也是杨轩敢公开做生意的原因之一。
还是那句话,有钱是大爷!
海天大酒楼一共有三位东家,分别是金记书局的金瑞,东升悦茶楼的少东家林致远,这二人分别各站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而杨轩则是最大股东,一人独占百分之五十。金瑞和林致远之所以同意杨轩占大头,除了他各种挣钱的点子外,杨轩那不走寻常路的厨艺才是重点。按杨轩的话来说,他这是技术入股。
拍卖大会虽然定在了三月十五日午后两点开始,但一大清早,海天大酒楼外就挤满了等待入场的客人。等到八点开门时,众人如同疯了一般往里涌着,只为能够抢到一个好位子。幸好杨轩有先见之明提前做了准备,否者再来一座楼也不够这些看热闹之人坐的。他在前一晚就空出了三楼一部分雅间和四楼的四间包厢,这些位子是为那些下午真正来参与竞拍的大富豪准备的。
凡是想要参与竞拍的人,必须要先去柜台交上三十两银子的押金,领一块木牌,只有拥有木牌的人才有资格叫价。这么做无非是防止有人捣乱,倘若有人喊了而不付钱的话,那么就会没收这个人三十两银子的押金。杨轩相信没人会愿意花上三十两银子来逞口舌之快。一两银子大致相当于后世人-民-币一千元,三十两就是三万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杨轩当天并没有去的太早,一切准备早在两天前就全部安排妥当。故在府里和晴儿、莘香两个小妮子一起快乐地吃过午饭后,他才坐上由何奎赶着的马车一路慢悠悠地来到了位于正阳大街的海天大酒楼。
然而马车刚停在酒楼门口,还在车厢内的杨轩便听见了酒楼的孙掌柜那急促的声音,“三少爷,出事了。”
杨轩面色一紧,立刻下了马车,问道:“孙叔,出什么事了?”
孙掌柜紧张道:“郎衙内、车公子和韩公子他们吵起来了。”
杨轩神色一松,安慰道:“没事,那几个货再吵也翻不了天,我一会进去搞定。”
孙掌柜听杨轩这么一说,便有了主心骨,紧张的神情也缓缓放松下来。他今年五十多了,是承德伯府的老人了,一年前被伯爷委派到三少爷身边做事。
孙掌柜这个人平日里话不多,做事细致,遇事还算冷静,杨轩对其还是很满意的,没过多久便被他派到海天大酒楼做了大掌柜。
至于孙掌柜口中的郎衙内、车公子和韩公子则是京师有名的纨绔子弟,其中两个和他还真是有点剪不断理还乱。
郎衙内名叫郎安荣,是当朝太尉郎士行的独子。这厮的性子和北宋的高衙内几乎如出一辙。曾经和车三冬在东升悦茶楼碰巧看到杨轩登台讲三国,当时还嚣张的说了句:今日不讲完就不许走。当天晚上甚至还打算密谋绑架他。第二日登门侯府寻他,可惜那俩货当时以为他叫杨车干,结果侯府根本就没有这号人,最后自然是不了了之。
和朗衙内经常厮混在一起的胖子车三冬,他的老爹车友飞可是京称的超级大富豪,几乎什么生意都做,这次拍卖会的参与方之一车记裁缝铺就是车家的产业。
和朗衙内争吵的韩公子名叫韩子康,其父是当朝内阁大学士韩三友。韩子康号称京城第二才子,整日里领着一帮酸腐才子到处宣扬儒家文化,在杨轩眼里就是个死要面子的伪君子。当然韩公子对杨轩也是不屑一顾的,甚至可以说是除了朗衙内外最大的死对头。至于原因嘛很简单,因为世人将京城第一才子的名号送给了杨轩。杨轩始终认为韩子康的敌视完全就是赤裸裸的嫉妒。
酒楼外的杨轩虽然嘴上说不担心,但心里还是有点怵的。主要是朗衙内这厮做事向来不计后果,万一他带着车三冬真和韩子康等人干上了,酒楼里的那些小二谁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