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林有时想想真是好笑,原本用来全力生产采矿飞船的流水线,结果却有绝大部份改装成了其他类型的飞船.这真是个讽刺.
想到这里,程林突然意识到什么.他感受着这个满是跟矿业相关的火星城市,居然没有一家愿意进行小行星带采矿的企业,既然如此,还有谁愿意买采矿飞船呢?那么回到当初设想的正轨.
自己采呢?
对呢,十几艘采矿船要几千亿,再加上配套的运输船费用,这笔初始资金的门槛太高了,有这个实力的企业,都是在地球火星的矿业巨头,比起花费这么一笔资金去小行星带,不如开发火星来的实在,偷税漏税什么的对于几乎财务透明化的上市公司来说,操作起来太难了.
而仅仅有能力买一两艘采矿船的矿企,用采矿船去小行星带采矿,那种成本相对来说太高了,属于没法规模化,如果单单是用采矿船来回运输,那么开采效率低到几年都没法回本,如果用运输船,又太不划算了,所以他们都会选择仅仅捕获开采飞向地球来的小行星.
这样一来,除了自己,或许真的没有别人愿意去小行星带了,而这产生了独占性,最少是短时间的独占性!
对了,独占!想到这里,程林决定玩一把狠的!
他通过在火星的美国领事馆再次注册了一个公司,太空星汉开采矿业公司,然后就在火星发布起招聘信息,开出了比平均工资高出两倍的薪水,招募着具备宇航操控经验的船长大副,电子通讯专业的导航通讯技术员,地质方面的矿场探测师,或是拥有各种经验的资深矿工,并且言明会返回地球且四处航行,同时必须签订终身合同和保密协议.
不得不说,玛尔斯市最不缺的就是失业的矿业工人,哪怕有签订终身合同这么苛刻的条件,本身在火星又没有实体企业还要求又非常高的情况下.程林还是在火星这么大的基数里,招到了符合条件的员工.
本着多多益善的来者不拒的原则,只要能达到符合的条件,愿意签下卖身契,程林都接纳了.
等到他们乘坐上了返回地球的航班时,已经招到了267名签下合同的终身员工.其中19位拥有宇航飞船操控经验的人,都是做过船长或着大副的.这些人已经被他列为了将来的船长候选人.同时在整个漫长的返航途中,程林每天必到经济舱与众人相互熟悉,并且直言会去小行星带采矿,让众人一起,有空温习相关知识.
在这过程中,有几人表现突出迅速进入程林的眼界里.如同行星地质学博士刘云,曾经的一艘火星天地往返飞船船长易行.有着近三十年采矿经验,熟练驾驶包括矿用机甲,各型挖掘,铲推车的安特鲁,做过运输舰导航员的露丝丽娅等等
每个人身上的故事都不少,也成了他们相互之间的谈资,而且在飞船里,200多人经常聚集,有时还让不少其他乘客以为是遭遇恐怖事件,也成了很多人的笑料.
就这样,时间慢慢到了2073年.位置渐渐接近了地球.程林也开始查寻小行星带的具体数据,确定将来开工后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