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我小弟,叫他小罗吧。”典韦自报姓名施礼。
罗本低了低头,算是见礼。
张黄见两人似乎不愿多说话的样子,也不为难,顾自叫了一壶就着干粮吃着。
忽然,坐在典韦他们胳膊的一个庄稼汉打扮的男人狠狠一拍桌子,愤怒地说道,“我还是咽不下这口气!”
“算了……”坐在那人旁边的人劝道。
“若是往常也就罢了,今年如此的收成,税收竟不减反增,都给了他们,我们拿什么过活!”
“你就不算不服又能怎么样?”那人的朋友说道,“你照样说,他们照样收,能有什么办法?我看还是忍忍吧,趁着还有段时日去许昌看看,也许还能找到一处差事,如此……便轻松些了……”
“这昏君!”
“禁声!”
罗本看了一眼那张桌子,默默地吃着典韦带来的干粮。
那张黄看着典韦,忽然问道,“……这位兄弟,你对这局势有何看法?”
典韦抬起头,皱着眉头看了张黄一眼,想起这些年村里人的日子,心中有些伤感,摇了摇头。
小罗本却是淡淡说道,“你问的是什么?”
那张黄眼神微微一凛,沉吟说道,“对当今朝廷……”
“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罗本一边说,一边看着那桌的汉子,只见在他的影响下,茶摊中的众人都忿忿地开始表达对朝廷的不满,吓得那伙计不敢靠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话真是再适合不过了。”罗本摇了摇头又嘀咕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张黄眼睛一亮,心中暗惊之余细细地重新打量着眼前的小娃子,本来看他年岁尚幼,心中实在没有多少敬意,如今,他确实有些佩服了,短短一句话就已经表明了一切。
那张黄皱着眉头低头沉吟了一下,抬头说道,“小兄弟可曾听说过张角?”
罗本淡淡说道,“略有耳闻,提他干什么?”
张黄顿时有些尴尬,讪讪说道,“只是好奇,只是好奇,那张角……”
“哼!”罗本笑哼了一声说道,“那张角以为天下都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呵呵,实在可笑!”
这话如惊天霹雳,张黄顿时面色有些变了,他问道,“那小先生对那张角有何看法?”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管那张角是为了什么目的,是为了天下百姓也好,是……恩,是那也罢,倒霉的还是百姓!至于我的看法?重要吗?”
罗本跟典韦坐了下来,茶铺老板在柜台里也不出来,问我们道“二位客观喝些什么?”
“随便吧。掌柜家,我问件事,你不觉得我们怪么?”
茶铺老板手里点着账本,头也不抬的说道“来来回回的人那么多,有什么可怪的。茶喽。”
然后从内堂走出来一名女子,端着两碗茶走了出来。这女子头发挽着随云髻,穿一身素白色长锦衣,腰间束着紫色的缎带,肩披着浅紫色纱衣,缓缓朝罗本跟典韦走了过来。
这名女子把茶端了过来,放到罗本两人面前说道“客官,茶来了。”
罗本抬头一看,漂亮小姐姐,可别是小倩呀。
典韦这时在端着茶杯看来看去嘴里嘟囔道“小罗,这碗白釉的啊……”
“咳咳。”罗本干咳了两声,典韦抬头看着我,罗本对典韦使了使眼色,让他看看这个女人。典韦扭过头看了一下,忽然端正的把碗放在桌子对罗本说了个口型,好像是“怎么回事”四个字。
罗本微微摇了摇头,这时送茶的女人开口说道“茶要趁热喝,凉了可不好喝了。”
罗本不知道怎么回事,鬼使神差的端起碗一饮而尽,典韦纳闷的看了我一眼,也端起碗喝了起来。
这茶的味道怪怪的,有点浓,入口苦,咽到喉咙处辣,喝了下去感觉酸,回味却是甜的。好像尝尽了人生百态一样。
喝完茶以后,那小姐姐说道“茶喝完了,回去吧。”罗本和典韦这么离开了茶铺,感觉整个人神魂颠倒的。
两人离开不久,那张黄不知何时站在来时的洞口,俯首望着一片大好江山,悠悠唱道“堆坟九仞,抽苗三寸,长悲最是黎民恨。问王孙,几沉沦,鳍鳞不许江山困。天下靖平期遇春。醒,岂忘本。昏,岂忘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