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戏志才妙计救黄巾(1 / 2)

李儒讲三国 彭大将军 2569 字 2017-08-05

波才一走,剩下的黄巾军溃不成军。于是,颍川的地区的战乱,以黄巾起义的失败而告终。

胜利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脸上,曹操跟随皇甫嵩正在巡视着战场。只见有一位兵士上前施礼道:“启禀上将军,贼首波才已突出重围,却留下三万多战俘,被我军团团包围。”

“好!”皇甫嵩赞叹一声,道:“找一处松软地带,把这些黄巾乱贼全部活埋了。”

“是”

“且慢!”眼看士兵就要传令,曹操开口道:“上将军,黄巾余孽既然已经投降,岂有再杀之之理。还望上将军收回成命。”

“这些人图谋造反,死有余辜!曹将军认为有何不妥吗?”

曹操回答道:“他们也是汉室子民,如今手无寸铁,我们有岂能忍心杀之。何况今天杀了他们,剩下的黄巾军谁还敢再投降,末将以为还是以招降为主。”

“正因如此,我才要杀一儆百,孟德不要有妇人之仁了。”

见皇甫嵩一意孤行,曹操脸色为之一暗。曹操以为皇甫嵩昔日也是国之栋梁,想不到居然有这么狠心的一面。真是应了那句话:慈不带兵,义不养财。

这时候,戏志才说话了。

“启禀主公、上将军,属下有一计,可使黄巾之乱提前结束。”

戏志才的话立刻引起了两人的注意,曹操暗道:戏志才,你终于说话了。

“放了这些黄巾余孽,可使黄巾乱党加速覆灭。兵法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最厉害的杀招不是赶尽杀绝,而是网开一面!”

“此话何意?”

戏志才回答道:“禀上将军,自贼首张角起义以来,不断有老百姓加入,杀是杀不完的。唯有派一批精锐的部队,乔庄成老百姓的样子混入黄巾军。然后擒贼先擒王,或投毒,或炸营,如此,大事可成。”

听到这里,笔者忍不住赞叹:“戏志才不愧是曹操前期最厉害的谋士,据说张角没过多久就病死了,如今看来很有可能是被“自己人”下毒毒死的。”

李儒点了点头,道:“最厉害的还是曹操,他以豪门对抗寒门的计策,使得朝廷形势逆转,从此变守为攻。即使没有戏志才的建议,黄巾军也斗不过朝廷与士族的联合。”

“原来黄巾起义就是**丝在斗土豪啊!”我轻笑一声,觉得那段历史还真有意思。

不过,我又为那时的百姓感到惋惜,可能当时的制度还不完善,老百姓还没得到重视和照顾。回想现在的美好生活,突然觉得自己很幸福。在此,我衷心的感谢祖国,感谢政府,感谢所有为人民服务的人。

“对了,”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李儒,史书上说董卓在讨伐黄巾起义的战役中一败涂地,你身为他的谋士,为什么不像戏志才一样,想想办法呢?”

“哈哈哈,”李儒听了大笑,道:“因为那时候,我也是黄巾起义的一员。”

“什么?!”李儒居然是黄巾军那头的,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难道史书记载错了吗?还是此李儒非彼李儒?

既然李儒也参加了黄巾军,那其他地方的黄巾军命运如何呢?让我们把视线重新转移到三国。

正如李儒所说,曹操以豪门对抗寒门的建议,对黄巾军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

这些士族们联合起来的力量十分可怕,他们一掷千金,或出兵、或纳粮,在他们的鼎立支持之下,朝廷几乎是撒豆成兵。

风云突变,朝廷从此变守为攻。

颍川大捷后,朝廷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皇甫嵩,曹操带领,进军曲阳,讨伐在那里驻扎的张梁。朱俊则进军阳城,讨伐张宝。

冀州战区依旧由卢植指挥,与张角相持在广宗。

不过,冀州战区内很快出现一支劲旅。带兵之人名叫董卓。此人臂力惊人,力大无双,且箭法超群。

董卓常年驻扎在边疆,曾多次击败匈奴。是一位正宗的铁血军人。其军队的战斗力,也远高于皇甫嵩大军。

清河。

在董卓大军的多次冲击之下,黄巾军终于溃败下来。

城破之际,所有的黄巾军四下逃窜。唯有一人不是慌着逃命,而是第一时间冲向柴房。

别人逃命,他居然在找吃的。此人就是李儒,董卓的军师。日后董卓独霸朝纲、权倾朝野,此人功不可没。

黄巾军虽然声势惊人,可内部的机制并不完善。像李儒这种身份低微的人,并不能像高层那样吃香喝辣,平日的伙食也就够填饱肚子。

黄巾军毕竟是农民出身,抢来的粮草辎重全部屯放在柴房之内。

如今柴房里没有别人,李儒便不再客气。左手羊腿,右手面饼,蹲坐在墙角吃的不亦乐乎。

好景不长,董卓大军破城后,一支军队很快便冲进柴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