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汉四百多年里,有很多历史上有名的帝王。比如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以及汉恒帝刘志、汉灵帝刘宏。
前两位帝王雄才大略,大家都很熟悉。至于后两位嘛,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写道:“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作为政治黑暗腐败的代名词,汉恒帝与汉灵帝可以说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
据史料记载,汉恒帝的妻妾多达五六千人,而在宫中服役的丫鬟、仆人更是数以万计。加上汉桓帝奢侈成风、挥金如土,是百姓们名副其实的吸血鬼。
而灵帝的贪婪更胜过桓帝。他把原有的卖官制度扩大执行,每品官都有定价。其详细内容如下:
在官位上,除了皇帝,任何官职均可以购买。价钱是级别一石一万钱,比如四百石的官位,要出钱四百万。政策下来之后,曹操的父亲便在第一时间,出钱一个亿,买了一个三公之一的太尉做。
在一处穷家小院内,有这样一副温馨的场景:
这是一个五口之家,丈夫,妻子,一双儿女,还有一老母亲。
“娘,你多吃点。”丈夫说着,就要给老母亲夹菜。
老母亲拒绝道:“嗨,我都到了快入土的年纪了,有什么好吃的,还是留给孙儿吧。”说完,仁爱的看了儿孙一眼。
两个小孩倒显得聪明可爱,只见其孙女说道:“奶奶,还是您吃吧,我娘经常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
正当一家人融洽在这和谐的气氛内时,门外传来一声尖锐的声音。
“司马直接诏!”
丈夫听了,连忙施礼。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司马直清正廉洁,爱民如子,朕甚感欣慰,特封司马直为巨鹿太守。”
“臣司马直,接诏。”
那传旨的宦官(太监)微微一笑,道:“司马大人,恭喜啦。”说完伸出了手掌。
司马直见状不解,问道:“这是?”
“交钱啊!”宦官一本正经道:“巨鹿太守,级别两千石,所以这价钱也是两千万钱……”
“啊!”听到这天文数字,司马直为难道:“可是,我没这么多钱。”
“嗯,”宦官脸上闪过一丝不悦,道:“知道你生活困难,所以朝廷给你减免三百万。至于剩下的,司马大人可不要在推脱了。”
司马直听后面色一暗,心中涌起一股悲痛,一为自己命运,二为这朝廷的腐败。
考虑半响,司马直为难道:“大人,这钱我实在交不起,这官我不做了行不行?”
“那怎么行,难道你想抗旨不尊吗?”
“这……”
“好了,”宦官似乎有些不耐烦了,开口道:“司马大人不必为难了,朝廷对于你们这些清官还是有照顾的,这巨鹿太守司马大人可以先当着,至于这钱嘛,只要在半年内交齐就行。”
“可是……”在司马直看来,他的身价不会在这半年之内而改变,只少还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所以依旧感到为难。
但是对面这位宦官却不这么想,半年的时间,司马直完全可以大捞一笔啊。
“我的话已经够多了,司马大人好自为之吧。”说完拂袖而去。
在上任的路上,司马直表情木然,脸上一片死灰,这是对生活绝望的表现。
司马直现在悲痛欲绝,身为七尺男儿,一不能尽忠,二不能尽孝。他决定以死唤醒朝廷。
“草民司马直,听闻陛下公开买官,实乃亘古奇闻、亡国之策也。今草民以死谢罪,盼陛下早日醒悟。”
有一种辛苦叫徒劳无功,有一种努力叫蚍蜉撼树。所以,司马直的血注定白流。
曹操曾多次上书朝廷,将治国安邦之策献于朝廷,却都是石沉大海、毫无消息,更何况是司马直一封遗书呢。
当官职成为一种买卖,其官员自然是使出浑身解数,大力搜刮民脂民膏。
汉朝的百姓,在繁重的赋税之下过得十分贫苦。士族豪强对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常见。许多百姓因为嫁娶,疾病等开销巨大的事件,不得不变卖那些赖以生存的土地。
那些失去土地的百姓们,不得不沦为地方豪强的奴役。而士族们垄断土地后,反过来抬高粮价,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纷纷破产逃亡,饥寒交迫。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
在这个朝不保夕的年代,年轻的农民还可以选择成为士族豪强的奴仆或家兵,而那些年迈体衰的百姓,已经求生无路了。
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大小起义早已经接连不断。在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终于爆发了历史著名的黄巾起义。
颍川的街道依旧热闹非凡,但有一位仪表堂堂之人振臂高呼:“各位父老乡亲,我是颍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