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2 / 4)

曹丕已走到黄忠面前,单膝跪下,伸出手,到了黄忠的鼻息,似乎在确认他是不是已真的死去,一会儿,他才站起身子,对着甄姬道:“他毕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武者。这弓,就当做我送给他的好了。”

夏侯渊盯着黄忠,道:“公子,是否要将他埋葬?”

曹丕仰望苍天,叹了口气,道:“他的尸体,就这样放着好了。天地自是他的坟墓,又何须以棺材束缚了他的灵魂,又何必让这世间的怨灵在黄土中污浊了他的躯体。”

他转过身,望着远方,道:“撤军吧,父亲的兵队将至。现在……还不是与他们交手的时候!”

曹丕一挥袍袖,鬼兵,鬼怪,散做黑气,遁入大地之中。而北国的兵将得令之后,却迅速集结到一起,随着曹丕离开了这已被鲜血染红的战场。

【败兵】

人生总会有几次失败。失败的人,也总是很失意。

没有人喜欢失败,纵然有时候失败已是命中注定,人们还是希望能够成功。

其实,这次的失败,蜀国的兵将本不必懊恼,他们每个人都是很强大的武者,但是,论起集团作战,他们却远不如北国的兵将。

何况,能将他们能力发挥到极致的,蜀国灵魂,刘备,并不在场。

以己之弱,攻敌之强,是很愚蠢的行为,但就像曾经说过的,人活着,总要做几件蠢事,一辈子总是活得太聪明,本身也是一种愚蠢。

他们本不该悲伤,本不该懊恼,一个人若是尽力去做一件事,那么无论成败他都是英雄,但是,悲伤却在他们心中蔓延,不是因为失败,也不是因为伤痛。

是因为一个老者,他们将一个他们一直尊敬的老者丢弃在了那满是狮子的战场。黄忠的武力,或许并不是他们其中最好的,但大家却都很尊重他,并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个老人,一个人能否得到别人的尊敬,本就与年龄没有太大的关系。

年龄带给一个人的,往往是运气,能力,经验,还有些则是被这世界打磨过后,留下的一些棱角。

坦然的说,他的脾气可能并不算好,纵然在蜀国的众人中,他也是个有些孤僻,有些奇怪的老头子,外圆内方,那样的人生哲学,在他的身上,就仿佛是根本不存在的。

一个人如果能敢爱敢恨,或许会在一些时候活得很痛快,但是长长久久若都是如此,更多的却还是孤独与寂寞。

关羽也一样,他在这方面,做的也不好。他和黄忠在这一点上,是很像的。

他们也曾互相看不上对方,觉得彼此的武功,都要比对方高上许多,也曾大战两天两夜,不分胜负。

但,他们却是很好的朋友。

有肉的时候,可以分。拼命的时候,可以背靠着背的好朋友。

两个有棱角的人,可能是互相仇视的敌人,也可能是亲密无间的朋友。

他们可能不懂得什么叫做处事原则,但是他们却明白,有些时候,在面对一些问题时,仅仅用那些圆滑的手段是解决不了的,比起外圆,只有内在的“方”,才能冲破一些常人都惧怕的壁障,解决一些大家都感到棘手的问题。

外圆内方,绝不是让人变得圆滑,只会安然处事。外圆,是为了保护内在的方,因为,方,才是灵魂。

若是没有那强健的灵魂,黄忠可能不会救走曹植,可能早已打马逃走,可能早已畏惧不前。关羽明白那一箭的意义。

黄忠并不仅是为了让他逃生,才射出那自杀的火矢,他还要用自己最后的力量,打开曹丕封闭的心门。

孙策魂气的影响,黄忠蜀之血的溶入,已足够唤醒任何一个人的灵魂。

他并没有白死,关羽明白,却难以接受,不仅仅是关羽,没有人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就连战马都似为这位老将的离去垂下自己的头。

“人不能总活在悲伤中,但是在这一刻,请让我们所有人,为你默哀。”

现在值得庆幸的是,曹丕并没有让他的大军追杀而来。

所有人都明白,北国兵队的推进速度,那是真正的风暴,只要动起来,便很难有人抵抗,纵然抵抗也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但大家也明白,他们不发出追兵,也当然有其它的原因,依照曹丕前锋,中军的部署,和他自己身周安排保护自己的人,便可以知晓这个人的可怕。

他如果让北国的兵将倾巢出动,或许能很快击溃蜀国众,但是在那时,他自便会被曹植暗杀。收纳张角,在那么紧张的战场,知道背后的危险,还敢发动血术,助张角引发天雷,攻袭蜀国兵将!

这样一个可将手下兵将巧妙安排的人,怎么会不选择乘胜追击呢?

是因为曹丕的灵魂已经魅醒?

还是因为,他的父亲——这引兵而来的苍老雄狮呢?

【旧识孤灯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