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乾是信都起兵的拥护者,也一直支持着高家的事业,弟弟高敖曹是击败了尔朱兆的功臣能将,照理说应该是不会造反的。但乌鸦早在他们兄弟三人来到的时候,就看出了端倪。
那时,因为乌鸦是高澄的幕僚,所以并没有职务和俸禄,虽然作战会议必须尽力参加,但没有席位,只能站立在高澄身后旁听。
高敖曹谁也不认识,进殿只好逢人就行礼,见了乌鸦,虽然觉得穿着奇怪,却还是礼貌的点了点头。
可同样是谁也不认识,高乾却只向年幼的高澄行了礼,却没有正眼看自己。
乌鸦笑了笑。
不说公报私仇,这种人能有多高水平?
要不然就像我乌鸦学习,谁也不理。
————
当然孝武帝元修也有自己的办法,他突然在洛阳禁宫华林御花园召开宴席,盛情邀请了任职司空的高乾。
宴会后,元修唯独留下了高乾。态度殷切的让他表忠心、立下永不背叛的盟约。
高乾当时也是多喝了几杯,就傻里傻气的点头同意了。拍着自己的胸口说永不背弃,和皇帝结拜了兄弟。
于是,元修交给了他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刺杀高欢。
这一句把高乾的酒全吓醒了。
杀了他?你身为皇帝,要是身边有他一半的班底,就用不着我了,还搞刺杀?
高乾赶紧星夜启程,赶往晋阳,去给高欢通风报信。
高欢那段时间忙于处理邺城的豪门大族的赋税征粮事务,顾不上接见他,于是命刚回来的乌鸦军师,在晋阳宫外接见他。
高乾也顾不了这么多,就把皇帝和他说的内容一股脑的全倒了出来,最后还告诉乌鸦,同身为人臣,应当替主子分忧,全高欢早日接受禅让,登基称帝。
乌鸦早听说了他和皇帝结下盟约的事儿,当场勃然大怒:“你个二臣贼子!竟然公然说出这种话语?我们道路不同,我已经不能和你再继续谈什么了。”于是当即下了逐客令。
高乾走后,乌鸦立即以高欢的名义写信将高乾的行为知会给朝廷。
高乾刚回到洛阳,就被皇帝传唤进宫。
大殿上,元修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那封信的内容在高乾面前大声朗读,厉声责问高乾有没有这么回事儿?
高乾吓的忙跪倒在地:“臣竭智尽忠,肝脑涂地不辞,陛下切不可听信小人谗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气的元修当场赐了他毒酒一杯。
————
元修赐死了高乾,又把目标瞄准了高敖曹。
可惜高敖曹功夫了得,不仅击杀了来犯的刺客,还截获了皇帝要害死他的密诏,只带了三个随从,连夜逃回了晋阳。
乌鸦装作惊讶的看着狼狈的高敖曹,读完皇帝诏令后带他连夜面见了高欢。
三人在丞相府里,哭着抱作一团。
高欢更是泣不成声:“高司空死的不明不白啊!”
乌鸦也忙说:“我早就看出这个元修不是什么好鸟!”
只简简单单两出戏,就达到了一石三鸟:
既清除了鼠首两端的高乾,又得到了猛将高敖曹,还向皇帝元修表了忠心。
为自己接下来围攻洛阳的计划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
元修怎能甘心失败,于是于今年发出命令:召集天下诸路人马齐聚洛阳,进行阅兵。
其实兵锋暗指晋阳高欢。
于是也就有了宇文泰紫泉宫里的那卷圣旨。
此外还害怕高欢起疑,故意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给高欢也发了一封密诏,说察觉宇文泰和贺拔胜有异志谋反,本次阅兵的真正目的其实是想统一关中和荆州。
晋阳宫内,高欢、高澄、乌鸦三人,围着这张圣旨哈哈大笑,举杯庆祝。
这种小孩子伎俩怎么敢对着行家使出来?要知道高欢和乌鸦军师可就是吃这碗饭的!
于是乌鸦立即以高欢的名义上表:“为国分忧,人臣之责。既然关中荆襄谋反,必起兵讨伐,义不容辞。今下令召集各路兵马十二余万,不日启程!”
三人看着这封上表又是相视而笑,都能想象出元修面对这封上奏时的绿脸。
于是任命高澄为全军统帅,乌鸦军师为中军随军参谋,高敖曹为先锋、高岳为左翼、段韶为右翼,崔暹后合,发兵二十八万,渡过黄河,进犯洛阳!
就在三天前,晋阳人马兵临洛阳城下。迅速将来往道路全部设卡切断,把帝都团团包围。
而接受皇帝应召的其他军队,却一支都没有来。
现在的洛阳,表面上仿佛毫无波澜、安静平和的生活下,其实早已势如累卵、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