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一战成名(2 / 4)

兵府统帅 崩屁喵 5682 字 2017-08-04

走的社稷军配图,并取得陈王印来完成他一统天下的心愿。

然而计划却因为兵府上下的齐心合力,以及杨影出人意料的第一次“魔王降世”而彻底失败。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随后,乌鸦只能开始了他长达四年的统一军力之策。

首先第一步:趁尔朱荣被皇帝杀死,而皇帝又被尔朱兆囚禁的空档,借贺拔岳的哥哥贺拔胜之力,躲过了尔朱家最强智囊慕容绍宗的眼线,成功将高家部队从尔朱集团里分割出来。

接着第二步:劝说自己的主子——大公子高澄亲自前往新都,以同宗同族的身份,游说高乾、高岳、高敖曹三兄弟入伙儿,并约定到时共同起兵,对付尔朱一族,夺得北方霸权。

之后第三步:写信安排自己的内线斛斯椿作为内应,等尔朱兆被围困时,就里应外合,相约彻底歼灭尔朱氏。

万事俱备,只待东风。

带兵出阵的前一天晚上,晴空万里间忽然又下起了大雨。乌鸦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于是便披袍出帐,一个人散步在雨中,从绵山之颠,望着山下的军营连横,袅袅炊烟。想起了年幼时还在鬼谷学艺的日子。

还有那个胆小怕事、不求上进、玩物丧志、痴迷武学的白衣笨蛋师弟。

也不知道他现在躲在哪里。

在乌鸦的印象中,仿佛是自从泾阳兵府一败后,每当策略要发动、自己要起事时,就会下起大雨,而脑中盘桓不去的,则是那时彻底的失败。

让乌鸦心中满是焦虑和恐惧。

而那个大雨之夜,注定让乌鸦永生难忘,不断提醒自己: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而自己所能做的:尽人事,听天命。

但即使如此,只要天命一刻没注定,就一定还能找到未尽的人事。

乌鸦笑着,在雨中,向天一挥墨羽扇。

汝之天威,吾来挑战。

————

高欢信都起兵的消息传到晋阳,尔朱兆才知道自己被耍了。点起两万骑兵气势汹汹从太行山杀出,要讨个说法。

兖州的尔朱仲远也带兵前来援助。

却不料此举早在乌鸦军师的预料之中。

乌鸦命人散布谣言,一面说:“尔朱仲远早和高欢串谋要杀尔朱兆。”一面又说:“尔朱兆是想作壁上观,等高欢和尔朱仲远两败俱伤。”

搞得两人互相猜忌,都不敢轻举妄动。

乌鸦乘机指挥号称“龙骧铁伐”的段韶,轻骑偷袭广阿,大败尔朱兆主力,俘虏五千兵将,缴获马匹辎重无数。

高欢大喜过望,立即引兵南下,包围了北方重镇邺城。

可邺城城高池深、粮草丰备、兵多将广,一时难以攻陷。

于是高欢命令儿子高澄,把乌鸦请来问计。

谁料高澄却回答说:“不用了,军师早料定现在状况,留下能克敌制胜的卷轴,而自己动身前往洛阳约见斛斯椿去了。”

高欢忙接过卷轴打开,上面记载的是名为“掘土焚柱”的战法。

掘土焚柱,顾名思义,就是命令士兵挖掘地道进入城墙门楼下,然后大规模破坏敌方防御工事的地基,只用普通的木柱置换代替。工作三日,达到所需的崩坏面积后,便一把火烧毁所有用以支撑的木柱,使地层下陷、城墙崩坏、门楼倒塌。

高欢依计攻城,邺城沦陷。一年前拒绝借粮的守将,相州刺史刘诞,成了阶下囚。

邺城的失陷让坐镇洛阳的尔朱世隆慌了神,而手下斛斯椿趁机进言:“当前形势危急,唯有关中尔朱天光将军才能扭转,恳请将军派我前去搬救兵。”

其实这话是昨晚乌鸦一字一句教会他的。

尔朱世隆看斛斯椿如此自告奋勇,就派他去关中,请尔朱天光带兵出山。

尔朱天光此时正在长安城咸阳宫里大权在握、过得舒坦,不想蹚这滩浑水。

斛斯椿忙说:“贺六浑(高欢的诨名)作乱,关东的都是废物,只有王爷智勇双全、英雄盖世,要是您不出手,那我们就完了!”

当然,这话也是那晚,乌鸦一并教会的。

这句话可是说到尔朱天光的心坎儿里去了,让他很是受用。于是尔朱天光不听贺拔岳固守关内的劝阻,带上兵马,只留下弟弟尔朱显寿留守空城,自己得意洋洋奔邺城去了。

而此举,正中乌鸦下怀。

“哈哈哈,我还怕你不出来呢!”

贺拔岳深知尔朱天光这回恐怕是有去无回了,忙赶往夏州找宇文泰商量对策。

于是宇文泰亲自前往秦州找刺史侯莫陈悦借兵。

侯莫陈悦属于侯莫陈家的又一支分家,本人是个天大的草包,也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把兵马借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