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显示屏,星中星(2 / 2)

十三朵彩绘 鸿钧长征 4000 字 2017-10-03

轮盘内的巨量零点真空能,临时制造微型的致密压缩点,就可以产生出强度勉强可用的引力波,若不是因为这样,只需要一个同星系内相邻星球的距离,就可将这种强度的引力波削弱到不可用,要知道,这种临时制造的微型的致密压缩点,与黑洞那种巨型致密天体不知差了多少个天文数量级,其产生的引力波强度,也就只相当于黑洞引力波传播了数百光年后的强度!

所以,根据这种种因素,这显示屏要想接收到天体发出的引力波信号,就只能是接收致密天体所发出的,并且是本星域一千光年以内的天体!

然而,我用四季轮盘进行远距扫描,却并没有在这一星际距离内发现有黑洞的存在。

这就有意思了!究竟是我的推论错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才会导致这种问题出现?如果是我的推断错了,这硅化物晶层的主要用途不是显示屏,它并不是用来接收天体所产生的引力波信号的,那么,它真正的作用就需要通过新的发现来重头推导了;而如果我的推断并没有错,是另有别的原因造成了这一问题,那么,我想多半是之前对致密天体的分析还不够细致所致,毕竟刚才只是临时性的大概分析,还有许多种需要具体细分的情况并没有被考虑到,要知道,除了黑洞,宇宙间还有诸如红矮星、中子星等等天体的存在,这些天体的密度虽然无法与黑洞相比,但却要远远超出普通的恒星,如果距离合适,其产生的引力波也一样能够满足强度可用的条件。

果然,在接下来更为细致的扫描下,我发现了一些异常——这颗星球所绕转的恒星,其结构中的密度分布与一般的恒星并不一样——恒星的物质结构,是一层层的核聚变所产生的元素,向着核心沉淀的一个过程,最外层是最轻的氢,沉淀在最核心再不能聚变的是铁!可是即便是铁的密度,也与此恒星的核心密度相差了太大的数量级!

这种密度,是只有中子星才能达到的程度,可从这颗恒星的体积来看,它只比太阳系的太阳略微大了一点,这种大小的天体,即便它演化到了聚变的末期,燃料耗尽最后塌缩了,也成不了仅比黑洞密度低的中子星,更何况现在还是在燃料充足的情况下?所以,在它自身无法形成出这种致密物的情况下,想要出现这种现象,就只有一种可能了——那就是,有一颗真正的中子星与这颗恒星互相撞击了,然后,体积极小但密度极大的中子星,在撞击中闯入了这颗恒星的核心,与这颗恒星融为了一体了——也就是说,这应该是两颗星,或者称星中星!

这两颗星在撞击融合的过程中,会产生出远超平时强度的引力波波动,这种强度,完全可以影响到硅化物晶层中的黑色引敏物,从而让这硅化物晶层成为显示屏,将两星撞击融合过程中引力波的变化情况,以图像的方式展现出来——难道,这包裹整个星球外层的硅化物晶层,就是那个时候制造的?目的就是为了观察研究这种现象?

可是,从我观察到的另一个现象来看,好像还并不仅仅只是如此!”

……

嗞嗞!

这段信息到了这里就结束了,吴云斌读取的入神,还来不及对信息做细致的梳理与消化,就迫不及待的开始读取起了第三段。下一段信息,也是百花苍云所留的最后一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