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炀帝纪》白话文版(上)(2 / 8)

直播当皇帝 王正山 13935 字 2016-12-16

不曾申冤,一物失所,就会损害谐和的气氛,四方有作恶犯法的事,责任在朕身上,所以日夜增多叹息,戎慎恐惧充满胸怀。

现在刚刚开始施行政教,应实行宽大政策。

可以分头派遣使臣,巡视各地风俗民情,宣扬风俗教化,举荐选拔那些沉抑下层、不得升进的人才,为无辜被囚的人申冤。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努力耕田的人,要给予优抚。

对难以生存的鳏夫、寡妇、孤老、孤儿,要适当加以帮助救济。

对信守节义的男人,气节高尚的妇女,要在其家族乡里中予以表彰。

对高年的老人,要授给官衔,并且依据另外的条款,赐给他们粮食和布帛。

患重病的人,供给侍候他的人,虽有侍养之名,而无救济供养之实,要查核清楚,使他们得到真正的抚恤侍养。

如果有声名显著,操行美好纯洁,以及在学业才能上有一技可取的,都应访询选择,引领他们入朝任职。

所在州县的官员,要按一定的礼仪送遣他们。

对那些败坏政事、危害人民、不利于时世的,使臣还朝的时候,应全部记录在案,奏报朕知。

一月十八日,任命吴州总管宇文弼为刑部尚书。

二月十八日,任命尚书左仆射杨素为尚书令。

三月十七日,命令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迁徙豫州城下的居民来充实那里。

十八日,下诏令说:“倾听收集众人的议论,与平民百姓商量,所以能审辨政治、刑罚的得失。

由此可知早晚思考治理天下大事,是想使无辜被囚的冤情得以昭雪,伦理道德有章可循,而各地官员称职。

如为邀功请赏而请求考查,搞个假优秀,并无真实的政绩,纲纪就乱了,冤屈就无法伸了。

关河阻隔,真实情况无法传到京师,所以朕建立东京,以便亲自处理。

现在我将要巡视淮海地区,观察了解那里的风俗,着重访求正直的言论。

但徒然有许多词章,在乡校之内,根本听不到这种言论。

我感到恐惧,因而忽视了饮食起居。

如果老百姓知道州县官员行政措施苛刻,侵扰危害百姓,违背公义徇私枉法,不利于百姓的,应当听任他们密封呈文奏进,广开四方视听,使上下沟通,天下就没有冤情了。”又在卑涧营建显仁宫,采集全国各地珍奇的禽兽和花草树木,来充实皇家园林。

把各地几万富商迁徙到东京。

二十一日,征调黄河以南各郡县的男女民工一百余万人,开挖通济渠,从西苑引谷水、洛水通向黄河,从板渚引黄河水通向淮河。

三十日,派黄门侍朗王弘、上仪同于士澄往江南采集树木,建造龙舟、凤舟冒、黄龙、赤舰、楼船等大船数万艘。

四月初三,大将军刘方攻打林邑,攻占了它。

五月二十一日,民部尚书义丰侯韦冲去世。

六月初五,荧惑星进入太微星的位置。

七月初九,下令免除阵亡将士的家庭十年徭役。

十八日,滕王杨纶、卫王杨集被一起剥夺爵位,流放到边境。

闰七月初六,任命尚书令杨素为太子太师,安德王杨雄为太子太傅,河间王杨弘为太子太保。

十八日,下诏书说:统治人民,建设国家,教育和学习应当先抓,要改变风尚习俗,也必须从这里开始。

然而正确的言论断绝,适宜的做法被背离,已经历了许多年代。

增进道德,修治功业,其道已日渐衰微。

汉代收录了焚书坑儒后的剩残典籍和人才,文化传承尚不绝如缕。

晋代承受着政局变乱的命运,文教事业被扫除殆尽。

自这以后,军队国家颇多忧患,虽然也时常修建学舍,不过表示人们共同的爱重之意而已。

老师的手杖有的虽还摆在学舍里,但几乎都成为虚设的器物。

于是造成了佩带青紫印绶的贵官,并非学习优秀;当县令的人,大多是不学无术之徒。

朝廷上下衰落,纲纪法度未能确立,文明缺废正道消失,实由于教育不力所致。

朕继承了盛大事业,想弘扬先王的教令,准备尊师重道,以开创治国之路,讲究信用,谋求亲善,督促奖励礼教兴立。

当今天下太平统一,文字、车轨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才!众多在家及现在校学习的人,如有专心致志好尚古道,沉浸在古代文籍中,学业品行优秀勤勉,能够承受时务的,所在地的官吏就要加以上报,并根据他们各自的才能,加以破格提拔任用。

如有精深地研究经学,不愿入朝作官的,可以根据他才艺学业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