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这个李女侠也太厉害了,那双眼睛就像会透视,仿佛能看穿他心中的想法一样,让他每次见到都心惊胆颤。
他提出退出,哦,想退出?门都没有,思想开小差,加罚,罚到你连怀疑人生的欲望都没有了。
后悔啊,原来以为是个大侠,却招来一个女魔头,偏偏这个九尾狐却一身本事,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苦归苦,但徐焕却实实在在地成长了。从一个骄生惯养的少爷,变成一个自立的年轻人。肤色变黑了,声音变粗犷了,身子也变得结实起来,生活也变成勤快起来。现在要是回家去,他爸妈真的是认不得了。
度过最艰难的日子后,他慢慢喜欢上这种有规律的生活了,也知道了师傅的良苦用心,现在抗拒心理都没有了,剩下的是对师傅的满满的尊敬仰望。
哦对了,还有那些俘虏,郑东当然没有忘记,隔两天去投一次食物,现在还好好的,除了那个珊瑚礁为,哪里也不能去,坐牢嘛,哪有那么自由。
张教授对于秦朝文化很感兴趣,一有空就找徐焕了解他们的风俗文化方面的情况。虽然徐福家族己离开秦国几百年了,中原大地也不知换了多少个王侯将相,秦朝早己远去,但正因为徐福后来偏居海外,没有受到中原历史进程的影响,保留下来的东西反而是最为纯粹。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分封,隶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统钱币,确斤两。徐福是生在秦国后期的人,他把中原的东西完完整整地带到仙州来,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难免会有所变化,但不管是国家制度,衣着打扮,生活用具,风俗习惯,人文思想都肯定是跟秦朝相近的。
对于张教授这样的专家,面对这么接近地了解秦国的机会,那肯定是不放过的。基于对历史的痴迷和作为一个学者的习惯,他把这些都给记录下来,整理成册,他甚至向郑东提议,要去仙州实地考察。
去仙州?郑东正好也有这个意思。但问题来了,张教授一人去肯定不行,郑东陪他去,倒也行,家里有薛李二人也可以放心。但跟张教授心照的是,他们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到中原大地去的。中原大地现在正在饱受外族的侵犯,对于他们俩人,都希望能回去,为父老乡亲们尽下绵薄之力,这事他们都没有挑明,但从双方眼中燃烧的火焰都可以感知,民族有难,作为华夏儿女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最好是大家一起去仙州,在那边直接就想办法回中原去,但怎么去说服其他人呢,特别是那几个女孩子。
当天他们吃完饭,坐在起开会,当郑东把要到仙州的想法跟大家说了后,意料中的,大家都是一阵子沉默不语,低着头不说话,除了郑东和张教授,大家的心情都是很沉重,在这里住了那么久,真的要离开吗?
郑东看了大家一周说道:“我知道你们的心思,这里大家花了那么多心血,建得那么漂亮,生活也算过得去了,说实在的,我了不想离开。”
说到痛处,几个女孩子的眼中都泛着泪花,想想上岛后的日日夜夜,想到最开始经常半夜被雨水淋醒的日子,那时候,他们害怕,彷徨,徘徊,挣扎,甚至绝望,多苦的日子他们都挺过来了,他们从一无所有,到现在拥有的一切,虽然不是很完美,但总算衣食无忧了吧。
就像播放电影一样,过往的岁月犹如昨日重现,历历在目,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留下他们深深的印痕。从他们在荆棘丛中开出一条小路,到现在石板小路四通八达,从住在漏水的草棚,到现在的大瓦房;还有家里用具的变化,每样一都记得清清楚楚。那片荒滩,经过他们的改造,现在是一片片的农田;那条小溪,他们在那里打水,捉鱼,洗衣服,浇灌田地;他们引来了水,改造了家园,他们养的小猪也己长大,现在己生下仔仔,他们养的黑水鸡,己成群,还有陶器坊,打铁铺,留下他们不知多少的欢乐。
故土难离啊,他们好像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有时候常常在想,就在这里快乐地活一辈子算了,没想到别离会来得那么快。
故事仍然还没有到终点,往日的泪水己经也成历史,在那个困苦的夏日,昨天的岁月如黄粱一梦。刚刚稳定却要分离,实在是难以割舍。
郑东自己也很难受,但无论如何,也要有个决定,他整理了一下情绪,继续说道:“我们当时留在这里也是迫于无奈,本想坚守待援,但我们等了一年多,还是没人来救我们回去,现在,机会来了,我们去仙州,那里人多,我们可以跟他们一起造大船,再回去,而且,我们以后还可以回来看看,对吧。”
说到能回家,大家心里好受一点,家里还有爸妈呢,那是他们日夜思念的亲人,她们经常为想家偷偷地哭过好几回了,那个家,比现在这个家或许更重要一点。
王丽丽本是个乖乖女,她心如白纸,肯定愿意回原来的那个家了,但她又舍不得她养大的猪仔和那两个大陆龟,她含着眼泪,哽咽地问郑东:“我们可以带它们走不?”
郑东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