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仙州往事(1 / 2)

那一夜,月朗天清,晓风拂柳。小屋彻夜通明,高朋远至,宾主尽欢,可惜没有酒,不然饮上几杯那敢情可好了。

徐焕第一次吃到如此特色食物,清蒸的鱼,闷烤的烧鸡,油炸的薯片,还有腊肉,虽然不是粉雕玉琢,没有特别地精致,但每一样都是那么可口,让人吃了还想吃。

虽然徐焕他也算是锦衣玉食,平时有专门的厨师烧饭,但那些厨子做出来的饭菜,对于今天吃的食物,他还是还得差得很多很多。虽然他不愿相信郑东他们真是神仙,但他越来越觉得,在这里生活,真的比神仙还要爽一番,所谓乐不思蜀就是这么回事吧。

等大家吃完了饭,坐下来聊天。原来他们才知道,徐福是鬼谷子先生的关门弟子。学辟谷、气功、修仙,通武术,难怪能留下这么高深的武功心法。

鬼谷子,史上大名顶顶有人物,这人厉害啊,他一生有五百多个弟子,最有名气的是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剩下的李斯、毛遂、徐福、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郦食其、蒯通、黄石、李牧、魏僚等一个个都是很牛的人物。

鬼谷子精通周易,奇门遁甲,纵横之术,兵家,道家,儒家,墨家,无所不精,从他的众弟子们对历史的贡献来说,他确实是可以称为千古第一师的人物了。

在和徐焕的交谈中,他们知道了徐焕来处,还大概了解了徐福在那个岛后来的历史。

徐焕他们现在住的地方叫仙州郡,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这是徐福当年,访仙未果,心灰意冷,就在那个地方停留变安顿了下来。他按秦国的地方制度,把最后的落脚点命名为仙州郡,意为秦国三十六郡后,在海外的的又一个州郡。

这个仙州郡其实是海上的一个群岛,大小岛屿众多,最大的有三个芙蓉岛那么大,一千多平方公里,跟现在一个自然县那么大,相当于一个香港的总面积,也算是地界非常辽阔了。

当他们去到那里的时候,当地己有自己土著人口--维西人。

当地土著人口有几万人,人口很相庞大,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现在有几十万人了。他们平时以种作物,捕鱼为生,但徐福登陆的时候,他们的生产工具还是十分原始,他们实行酋长制,社会形态相当于原始部落,由一个大酋长加十几个小酋长级成。

当徐福他们靠岸时,受到维西大酋长的热烈欢迎,当他们得知在大海的那一边,有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时,他们把徐福尊为天人,并爽快地划了几个小岛给他们安家。

就这么个好人,徐福和这位酋长在世时,经常互访,友谊长存,大家都相安无事。

徐福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这个群岛上,加快了当地农业的发展进程,生产力的进步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他们不仅教会当地人养蚕织布,还教会他们开矿炼铁,还有各方面的技术,因为汉文化有天然的吸引力,当地人也乐于接受,甚至连社会的结构,文化,生活方式,也跟汉人学得像模像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文教,互市方面也慢慢溶合,人口也逐渐繁盛起来。

有人就有利益,有利益就会有分争,一个国家如是,一个地区也逃不过。

随着财富的增加,大酋长决定改变规则,酋长制不再是选拔,而是传位给他的儿子。等大酋长死后,几个有实力的小酋长并不服,继而打了起来,因为了有铁器,武器也升级,战争的规模也跟着升级,并且变得更加惨烈,而徐福这一边汉人也难免受到波及。

在徐福的帮助下,大尊长的儿子终于打赢了这场纷争,坐上酋长的宝座,徐福的地位空前地提高,但也埋下仇恨的种子。

国家之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百年多后,一个小酋长的部落,出了一位英雄的人物,叫阿里,他起兵造反,打败了大酋长家族的军队,其它的部落惧于他的YIN威,也纷纷投降。

面对阿里迫人逼人的气势,汉人骨子里有天然的骄傲,当然是不愿投降这个阿里,那怎么办,开战呗。

他们联络到其它几个不愿投降的部落,与阿里旺的军队展作激烈的战斗,无奈己人数太少,虽然战士们很英勇,还是败下阵来。

迫不得己,他们龟缩到现在所在的岛--咸阳岛(按秦国的都城起的名)上面的城池里,这个城池的名字就叫“咸阳城”。

阿里紧追不舍,团团围住了汉人的城池。这就是汉人的优点,到哪里驻扎都会修建高大的城池,城池易守难功,居高临下,箭无虚发,用很少的士兵就可以守住。也好在徐福当年的高瞻远瞩,发动汉人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在这个岛上修筑了这么个城池,想不到徐福去世多年后,关键时刻,真的发挥大用场了。

维西人面对汉人的高大城墙,毫无办法,他没有读过兵书,不知道中原战争中功城的诸多办法,能想到用云梯就是很厉害了。其实古代攻城有很多种方法,随便算一下连十个手指头都算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