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残阳如血(2 / 2)

吗?

好家伙,那场面可壮观了,只见旗帜如林,万马如海,向城墙蜂拥而来,到处是燃烧的火堆,连护城河也是燃烧了的。

攻城的敌人密密麻麻。他们先用箭雨压制城上的火力,而一队又一队的士兵,****着上身,面目狰狞,口咬着刀,一手举着木盾,像蚂蚁一样爬着云梯往上进攻。

而四面的几处城门,是攻击最密集的地方,只见在投车石和弓箭手的掩护下,几百人推着巨木撞车,迎着城上如雨的箭弩和矢石,向城门撞去。这是一群狼一样的敌人,一个士兵死了,别人马上顶上,一群人死了,另一群顶上。

而城墙上的士兵也不甘示弱,竭尽全力地反击着。

相对城外的游牧民族简单的攻城器械,守城这一边的武器明显先进不少,种类很多,像守城巨弩或叫八牛弩,铁箭如婴儿臂粗,一箭射去,可以把敌人连成一串,或把远处的投石车击成一堆废木。除了这个,还有手弩、弓、刀、枪、长矛,钩枪,热油,火烧,烟熏,擂木滚石等等,城里还有投石机向外压制。

敌人如潮水而来,守城一方用尽各种守城武器给敌人迎头痛击。

攻城的一波接着一波,城墙上的士兵也很顽强。当进攻者登上城头,就会被守卫者毫不犹豫地撞了回去,局面一时胶着。

城墙上,一面面“晋”字的大旗迎风招展。

郑东是军人,直面过殊死的博斗,也知道战争是怎么样的,这怎么看也不像是在拍电影,而且那画面是那么地真实,刀枪入肉,破碎的肢体,临死前的挣扎,到处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是任何影视作品都不能表达了来的,唯一的可能,那就是实际进行的战争。

这个时代哪来的古代战争呢?海市蜃楼是远方的实景,难道是穿越了?郑东有点明白自己现在的处境了。他转过头看看张教授,他也若有所思,朝他摇了摇头,两人都不动声色地继续看下去。

战斗己进入最后的关头,尽管守城的官兵很英勇,誓死不退,但人数实在比攻城的少得太多,而且战斗力也明显是进攻的敌人强一点,整座城池的防守遥遥欲堕,看来被攻破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守城的士兵很顽强,也很拼命,很多人,临死也要砍敌人一刀,或咬下敌人的一块肉,或抱着敌人从城墙上跳下去,城墙下尸体如山,护城河的河水都染红了。

守城的士兵不断地减少,最后连老弱妇孺都上了墙头,可以知道这场战争有多惨烈了。

但老弱妇孺终归不是像狼一样的敌人的对手,几乎就是一边倒的屠杀。没有人退缩,也没处可退,终归是个死,倒不如杀多几个敌人垫背。这也许是中国古人的气节,能站着死,就不会跪着死,死也要重于泰山,绝不轻于鸿毛。

最后的时刻到来了,随着某处城门的被攻破,敌人潮水一般地涌了进来,更多的城门被打开,这座大城池被沦陷已是再也不能逆转了。

几乎再没有多少人抵抗了,能拿得动刀枪的人,包括女人,都战死在城墙上,留下更孱弱的人,只能眼睁睁看着敌人烧杀抢掠。在城门被攻破的同时,城里很多地方,燃起一团团烈焰,那是他们自己点燃的,这是他们的家,在里面的,可能有他们的家人,几口,几十口,他们就用这种惨烈的方式,表达了他们誓死不降的精神。

敌人如倾倒的粥锅,铺天盖地而来,抢掠,烧杀,无恶不作,留下活口的,全是年轻的女人,这是他们的战利品,而所有的男人,都成了敌人的刀下冤魂。整座城池,好大一座城池,这也许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大城池,从它的规模和房屋的集密程度可以知道,它原来是多么繁华和富庶,可以想象它曾经是那么地车水马龙,热闹而喧嚣,而现在,只留下疮痍满目,尸横遍野,尤如人间地狱。

战争是多么残酷,无数人为之失去生命。但战争却是人类的天性,可以说,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都是用血与火来书写的,饥荒、疾病、瘟疫,饿殍遍野、易子而食,尸横遍野,千里荒芜,山河破、家园毁,多少繁华富庶,毁于一旦,这就是战争的真实写照。

郑东眼睛湿润了,这就是我们祖辈啊,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脚下的土地,那是他们的家园,也是后来我们的家园。在华夏的每一个角落,几千年的时间跨度中,留下他们一次又一次抵御外族入侵,保家卫国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和不朽的丰碑。

夕阳西下,晚霞像被火烧过了一样红艳,海市也随着霞光渐渐淡去。

郑东不由地想起那位伟人的诗: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