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建设龙门隧道
龙门隧道全长一千七百六十米,横洞等附属工程二千三百六十五米,开挖土石方十一万四去三千八十八米,混凝土工程量一万一千八百把十三立方米。这座隧道开在龙门山的古生煤界地层,石质松硬交叉,隧道进出口岩体极不稳定,常有塌方出现,工程十分艰巨。它是焦枝铁路咽喉工程之一,加快此项工程建设,对确保七一全线通车,具有重要意义。
洛阳,宜阳,偃师民兵团和铁四局一处三,四队组成的万人会战大军,从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十三日开工,奋战一百七十六天,于一九七零年五月七日胜利建成。
因地制宜
在龙门隧道施工的日日夜夜里,在坑道施工的紧张阶段,很多同志昼夜不下火线。为了早日打通隧道,洞内放炮后浓烟还没有排除完,工人,民兵就冲进工作面装渣推车。有一次,四号洞口晕倒了十八个人,工人,民兵接过晕倒同志的风粘,继续战斗。晕倒的同志苏醒过来以后,又继续参战。在一次紧张的施工中,隧道出口顶部突然发生变化,在即将塌方的关键时刻,共青团员,五好工人龙安模同志临危不惧,带头冲向险区,用自己的肩膀顶住即将倒下的大梁,他的腰腿砸伤了,忍着剧痛,又投入新的战斗。龙门隧道大小塌方达数十次,都被工人,民兵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征服了。
龙门隧道高速度,高质量,低造价胜利建成,是工人,民兵遵照毛主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教导,因地制宜,敢想敢干的结果。今年一月,混凝土拱圈开始灌注,当时个别技术人员说:“按规定二十七天才能拆模。”工人,民兵问他:“按你这框框办事,龙门隧道哪天才能建成?根据我们施工的具体情况,混凝土灌注后几天凝固强调度很高,为啥还要二十七天才能拆模?”他说:“我是管技术的,只能按规定办事,其它我管不了。“工人,民兵斩钉截铁地说:“你不管,我们自己管,我们要加快建设速度,一定要尽快提前拆模。”经过一番争论技术员才勉强答应十五天拆模。工人,民兵经过实践,认为还有潜力可挖。在上级首长大力支持下,决定拱圈六天拆模,边墙三天拆模。使料具的周转率提高了三倍,大大加快了隧道工程建设。
“不破不立,破,就是批判,就是革命”在龙门隧道建设中,工人民兵大破因循守旧思想,因地制宜地进行了一系列设计改革。
隧道设计是全衬砌。在导坑即将打通时,工人民兵发现有地段岩石质量很好,不搞衬砌完全可以。便提出局部取消衬砌方案。这一方案得到上级首长的大力支持。但那些受条条框框束缚的设计人员却表示反对,经过有场激烈地争论。那些有保守设计人员,又拿出一个方案,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地规定,这有全衬砌,这有段半衬砌或者不衬砌。仍然束缚着群众的手脚。工人民兵抵制了这种“纸上划线”的简单做法。遵照毛主席“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的教导深入洞内逐段调查。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该打拱的就打拱,需要作墙的就作墙。把设计的大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由于采取了这一重大措施,使工程工期提前了近一个月。节约水泥二千九百二十一吨,沙石一万二千五百七十三立方米。干料一百四十七立方米,工作日十五万个,工料费十二万元。
在衬砌工程中,工人民兵又一次提出了洞外搞预制块的施工方案。那些因循守旧的技术人员又一次出来反对。他们武断地说:“在洞内打混凝土预制块速度快,在洞外搞预制块得不偿失。”还说“仰拱预制块没有整体性,承受不了压力和侧压力”结论是“搞预制块不行。“富有实际经验的老工人说:“仰拱完全可以承受压力和侧压力。他们不敢干,我们干。一定要把养护期抢出来!”说干就干,铁木工班的同志连夜赶制模版配件。老工人带领女工排全体战士,预制了第一批仰拱预制块。战斗在四号洞的工人,民兵,则更进一步采用边墙预制。经过夜以继日的奋战,共预制了一万三千九十三块预制板,有力地保证了隧道的提前建成。
合理部署
建设龙门隧道能不能打人民战争,有些人认为,那么多人集中在一千多米长狭窄导坑里,会互相干扰,会搞乱了套。我们遵照毛主席'“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的指示,充分依靠群众,信任群众,大打施工的人民战争。把历年被认为只能有少数人干的隧道工程,变成人民战争的广阔战场。
在工程部署上,根据龙门隧道的特点,在原设计三个横洞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斜井,共分六个工作面进入正洞。在施工作业面没有打开之前,龙门隧道成洞进度曾经一度落后于河南段的其它千米以上隧道。
这时那些不相信隧道能打施工人民战争的人,冷风热潮,大泼冷水。工人,民兵不听那一套,苦干加巧干,决心提前打通龙门山。二月底三月初,几个横洞,导洞,平导,横通道等辅助工程先后进入隧道正洞后,左右开弓,一下子揭开了大会战的序幕。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