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喝杯茶,静静心,你听我慢慢地道来......
当年修建焦枝铁路的基地在襄阳,“鏖战襄阳杨征鞭,龙腾屈指已十年,文坛雨后添新绿,欢聚一堂吟柳烟。”
1969年是难忘的一年,我是一名工人,那是**********的第四年。后来修建********赞比亚铁路,人们就把这件事都忘记了,然而,一道闪电划过寂静的长空,隆隆的雷声响起在北方。1969年10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声明中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国也绝不会被战争威胁,包括核战争威胁所吓倒,如果一小撮战争狂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袭击中国的战略要地,那就是战争,那就是侵略,起亿中国人民就要奋斗起抵抗,用革命战争消灭侵略战争。“
1969年11月1日,铁路开始修建。焦枝铁路是毛主席亲自批准,周总理布置修建的,是一项三线建设项目。修建时间是1969年11月至1970年6月共7个月。铁路全长722公里,北起河南焦作,过黄河,穿伏牛,经荆襄,跨长江,南至湖北枝城。
它的特殊之处,是当年国家在秘密状态下修建的战备路。显示了中国人民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不被战争的讹诈所吓倒,奋起快速进行铁路大建设的决心。七个月时间,八十万人建成的八百公里铁路。构成于京广线并列的南北大通道。
全线建起桥涵2389座,打通隧道24座共完成路基土石方7千100多万方。
1969年6月19日,焦枝铁路会战河南省指挥部向交通部发出接轨报喜电报,很快****中央发来贺电。焦枝铁路创造力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为多快好省修建铁路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的道路”七个月时间,八十万人建成的八百里铁路,“气壮山河的壮举,穿越40年岁月时光,至今仍震撼着我们......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致使三线建设项目焦枝线战备路,这样的军事重点工程,在重要文献中没有得到详细的记载。省,市两级编纂的'史志,中只是片言只字。河南,湖北两省十几个县的'县志‘中根本就没有记述。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对于那个年代所发生的一切,我们都不做评价。只有忠实的,原原本本地展示当初实录,也许只有这样才是那个特殊时代,特殊事件的独特处吧!原来的东西一改就变“味道”了。总之,我们不能用现在的观点,文字,语言来衡量和看待那个时代的东西。不管我们现在怎样对待它,它都静静的,真实的存在于那个年代......这是不可改变的。
当然,站在现在的立场上看,这都是些‘“很简单的事”,但是当年是用架子车和钢钎在修铁路。有人说我们比他们“高明”’那不是“事实”。
我们和父辈在施工中随手记录留下来的纪略,保留了一些原始的东西。除了大的工程以外,更多的是些平常的记述。通过这些仓猝的;真实的记述,把我们带回那激情的年代,启发我们去思考一些问题......
先前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已让我们认识了很多的英雄,但是还有更多的无名的英雄,平凡的英雄,他们的事迹同样值得作为真实的故事,被大家传颂和铭记。焦枝铁路故事是真实存在的的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应当多少学一点真实的英雄,而不应该过多的学一些客观上不存在的,虚构的英雄。'“文字应该有虚构写作和非虚构写作两条并行的轨道,只有虚构是远远不行的“”莫言曾说:“新闻报道是绘画,非虚构文字有点像雕塑。”非虚构文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兴旺起来,文学作品的形式也应当与时俱进。
焦枝铁路承载着老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不能忘却的一段尘封四十年的'史实‘’。118万民兵和河南,湖北两省人民的血汗洒在了焦枝线上,更有民兵为工程献出了生命,应当给他们留下一点点纪略。出苦力砸道钉的人应当留下一点点记忆’苍天有眼,人民做证!
“那是一场全民动员的人民战争,工地上辛勤劳作的是白发苍苍的老娘,有我的兄弟姐妹,劳动的号子犹在耳边,施工的蛸烟似乎还在弥漫......”写他们就是写我们自己,那是我心中的太阳,一生的珍藏!
中原大地上有座天中山,向西,向西,一直向西......香山寺上的钟声响了,浑厚而悠长!山脚下的西北方,物宝源丰城内有座碑,“时至今日,乘坐列车,货车运输,铁路工作,衣食住行,皆是当年,建设所赐。怀念他们,小小心愿,希望满足。稍微良知,同情理解,毁此碑者,必遭天谴!”
李新民
二零一零年九月二十日于河南省宝丰县城南
乌峦照村‘宝丰民兵团’旧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