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帝者英华(2 / 3)

黑骥 小风悠悠 5170 字 2017-08-13

了起来,拍了一下自己脑门,闭眼摇了摇头,最近处理各方事务太过繁杂,朝中的怨气有增无减,自己的心思全都放在这上面了。“对,对,你看,朕这都忙糊涂了。。。哎,对了。。。御史台那个虎司正百里沙怎样了?听说受了重伤。”关心的问道。

“百里将军此次任务断了一条手臂,不过不辱使命,在长安的华山放了一把大火,并将此物带回。”其实公子明心里也是清楚的,百里沙此行并非去盗九尾狐的尸骨,赤峰早就将狐骨藏好,趁着百里沙回来就顺道送了回来,并给自己送来一封书信,道明了天下大势,并给了自己两条路,可以拯救陈国的王族命运,或是拯救江南的百姓命运。自己也早就打定主意,两者都要救,相信赤峰是不会怪罪自己幼稚的。

陈帝欣慰道:“之前还以为义门不会真的为大陈效命,看来是天下人皆错看义门中人。”

“多亏父皇的明见,此次收编义门之后,御史台反而比以前更强大了。”

“御史台伤亡怎样?”

明公子回禀:“龙司和赤司协助吴老将军攻打吕梁,共死伤五十三人,龙司亲自带领黑羽营死士偷袭击破北门,助吴老将军破城,为首功。虎司百里将军潜入长安西岳镇,纵火偷袭敌人后方,死伤四十人,五人失踪。共计死伤九十三人。”

陈帝一听,这伤亡还不过百人,就能取得如此战果,看来这次听子昭的建议,动用御史台的决定是明智的。“听好了,你一定替朕好好奖励他们,论功行赏,该奖赏的不要吝啬,对于战死的家属多给一倍抚恤,此事由你去办。”

“儿臣明白,可御史台是暗部,赏罚不能明示,三司的部下也多是孤儿或孤身之士,儿臣知道父皇仁慈,如今御史台便是他们的家,父皇也不必为他们的安置过于忧心。”

陈帝隐隐觉御史台还有些微妙的地方,心中有些放心不下。“子昭啊。”

“儿臣在”

陈帝一脸严肃的对子昭道:“御史台必须牢牢掌握在皇室的手里,这点你明白吗?”

“儿臣明白父皇的意思,不会让它落入权臣手中。”

陈帝看着子昭的身影,心中深感宽慰,自己在位的这些年,山河分裂,先帝的基业苦心经营,其中的艰辛旁人不懂,真正肯为自己分忧的除了朝中几个大臣之外,就只有这个小皇子最能体察自己苦心,也肯不顾自身安危的为朝廷效力,自己也曾经历过宫闱之争,那些流言蜚语攻心之道自己又怎能不知呢。

对着子昭招招手,让他过来,坐在自己身旁,握着他的手道:“朕知道,前些年冷落了你和你的母后,让你寒心了一段日子,可朕在的这个位置,容不得那么多的私情,这是个乱世,不争则亡,大梁的教训你也是看到了,北周国主宇文邕是个百年一见的旷世雄主,朕的一生可能都要与他争斗不休,走错一步都是万劫不复,所以你也不要怪父皇无情。你也该知道‘帝者得其根荄,王者得其英华,伯者得其附枝。’的道理,并不是父皇真的对你有所芥蒂。

“儿臣明白父皇的苦心,儿臣必以一身之才学,辅佐国家之根荄,至死不渝。”嘴里虽然毫不犹豫的作答,可心里还是有些哀伤的,赤峰对自己也曾说过着差不多的话,不过是‘帝者得其英华,王者得其根荄,霸者得其附枝。’大争之世,又怎自缚于天命,自己无意夺嫡,也无此志向,可父皇这番话虽是坦诚不公的心底话,但也是诛心话。

“子昭若能明白,朕心甚慰。”陈帝温柔地看着子昭的眼睛,拍了拍他的手。

“父皇,还有件事咱们还没办呢,得请你书信一封。”公子明指了指那个棺木。

“哦,对,差点把正事忘了。”呼喊贺公公取来纸笔,下笔前突然有所疑虑。问道:“这一封书信加一堆白骨,真的能骗的齐国那些败家犬起兵?”

“父皇,您这是圣人多虑了。正是因为他们现在不敢起兵,所以咱们才要让他们看到希望,哪怕那是幻觉他们也会相信。”

陈帝年少时也是经历过沙场洗礼的人,论智谋并不在朝中的谋士之下,但对这个小皇子的想法还是挺感兴趣的,知道他总是做出些出人意料的事,便想借此考考他。“行,那你说说,以高绍义的残兵败将,拿什么起兵复国?”

公子明微微一笑,眼睛低看着地上,不缓不慢的道:“回父皇,自从今年初,北周的齐王宇文宪灭了高湝之后,从形势上来讲齐国已复国无望了,若是此时让高绍义登基称帝无异于鸡蛋碰石头。可是就算如此,他们也必然去做,只因他们心中亡国的仇恨不会熄灭。他们的亲人被周国所杀,他们的佛被一把火烧毁,他们的妻妾子女,沦为敌人贱妾奴婢。那些北齐的皇后、妃子穷困到靠买蜡烛为生,日夜都盼着复国的一日。”

“那你这也太武断了吧,如果他们只想复仇,何不依附突厥引兵入关,何必要自己称帝招致实祸呢?”

“因为从形势上来讲,他们也不得不这样做,只有名正方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