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眷顾(1 / 2)

对于朝鲜来说,倭寇就是杀戮的代名词。朝鲜在经过壬辰倭乱,第二次的丁酉再乱,付出了数十万军民伤亡的沉重代价。倭寇所到之处,焚烧劫掠,仅晋州一地,军民被屠杀者六万人,至此朝鲜国势一蹶不振。才有了后来的“丁卯虏乱”让后金轻易的打到了平山。

李屈还算清醒,知道自己就是来镀金的,只要看管好流放此地的犯人,没几年就能返回朝堂。打仗这事还是应该找武将,自己不擅长此道。

“李牟,赶紧去请济州府判催渊过来议事。”李屈吩咐道。府判就是守备济州的武将。

李牟应声“诺”道。

“更衣。”李屈随后在两名侍女的侍奉下换上官服。朝鲜官袍是大明官服的山寨版,李屈换服后和大明的官员没什么两样。李屈一展袍袖,手扶腰带,刚要步出书房,只听急速的脚步声响起,须臾,李牟叩门而入。

“你怎么回来了。”李屈厉声问道。

“小的刚出门就遇到府判催渊大人,所以赶紧把崔大人带来了。”李牟跪倒回答道。

“赶紧让催大人进来吧。”李屈催促道。

随即一个身着鳞甲颇为粗壮的中年汉子进入室内行礼说道:“拜见州牧大人。”

“免礼,赶紧说说什么回事吧。”李屈着急的问道。

“秉大人,属下已经派人去打探码头何人侵入了,请大人下令关闭州城四门,兵丁衙役上城值守。”府判请令道。

“准了,赶紧安排吧。战时不用事事向我汇报,反正你这府判就是掌管府兵的,接下来就看你的了。”李屈觉得自己也不懂打仗,干脆把个烫手山芋扔给崔府判算了。

“诺,下官这就去办。”

杨越此时感觉老天真的在眷顾他,登陆作战最艰险的时候就大军登岸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部队被半渡而击之。可是一个时辰过去,“虎贲营”全部都列阵完毕了,连战舰上的重炮也都拆了下来,可是朝鲜兵丁还是没见踪影。

杨越直接命令贺一龙带领“虎贲营”开拔,直驱济州城。既然是没有登陆战,杨越不认为朝军能在野战中击败自己的“虎贲营”。

李屈此时接到码头逃离的兵丁的报告,敌人有大小船只数十艘,百余艘,数百艘等不同的答案展现在这位州牧的面前,登时让他风中凌乱了。还是护卫提醒,可能是兵丁们根本没有细看,或是胡言乱语。

在棍棒伺候下,只有一名兵丁咬死有几十艘战舰,不到五十艘,这样敌人估计也就数千人。李屈算是松了口气,还好,只有几千人,我征集全城百姓、誓死守城还是很有希望守住的。于是衙役纷出,号令全城男丁上城助守。

大战中边军夜不收出身的锦衣卫肖旭林总算是如鱼得水,大显身手了。贺一龙在行军路上不停地听到肖旭林差人回报,一会儿差人来报朝军根本没有野战的打算,现济州城城门刚刚才关闭,兵丁上城也没多久。

一会儿又差人回报济州城城墙颇为坚固,不过,城池不高,只有两丈来高,城上没有火炮而且济州城没有护城河,只有一人来高不宽的护城壕。

当贺一龙领着“虎贲营”和炮队离城一里的地方列好阵的时候,济州城上的崔府判站在北城门眺望才发现来敌打得是大明福建水师的旗号,只见大明水师排列成一个方形长枪阵,在长枪阵的四角是四个全是火枪火炮的小方阵。

队列在行走中也是极为齐整,甚至可以说是过于齐整,隐约一阵鼓声传来,和行进的步点契合。

一面巨大的黑底白色的虎头旗帜在海风中抖动,老虎张开的血盆大口中两颗巨牙随风而动,甚是狰狞。另有一面蓝底红字的旗帜上绣着斗大的“虎贲营”三个大字。

崔府判最在意的就是大明的火炮,催渊发现大明阵前的火炮明显就是战舰上拆下的重炮。最让催渊担心的就是大明的军士如果用重炮,炮击城门的话,不用几炮就能攻破城门。

穷困而久无战事的济州城根本就没有千斤闸,当下一切仓促,擂石滚木皆无,没有物件添堵城门,而且府兵由于久无战事,军队“吃空饷”的情况日益严重,军队人数整整缺了五成。

最主要的是,士兵一看不是倭寇,而是大明官军,直接就松弛了下来,不愿打了,有的士兵甚至过来请示是否打开城门让大明上国的官军进城。毕竟距离朝鲜壬辰卫国战争才没过几十年,岛上军民记得倭寇的凶残,也记得大明上国派军队支援朝鲜,赶走倭寇的恩情。

崔府判一看,手下的士兵都不愿打仗,加上确实感觉胜算不大,反正大明也是礼仪之邦,不是倭寇也不会乱杀无辜,直接让人禀告州牧李屈大人,说是一场误会,不是倭寇打来了,而是大明上国派上使来了,让他赶紧过来一起出城迎接。

同时赶紧打开城门,让人通传大明军队稍等片刻,不要攻城,济州城大小官员马上出城迎接上使进城。

当杨越接到前方贺一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