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撼地天弘(3 / 4)

背嵬军策 宗苍四 5845 字 2017-07-27

我侧翼遭受辽军骑兵轮番攻击,各营相去甚远,不能接应,全阵皆乱啊!”

李未奢说道:“我知阵图只为牵制武将,重复设营,冗繁拖累,缺乏运动,各营相去百步,间隙甚大,传令收缩骑兵,列于中军!”

此刻一只黑鹰从空中翱翔而过,鸟瞰平戎万全阵,那马步战车、弓弩枪盾齐整有序,貌似这深宫谋划的御赐阵图可以“万全”了?还是“平戎”了?

实际上,这支庞大的军团纵然再壮观,也在地形分割和敌军冲杀之下,渐渐星布罗列,陷于孤悬绝地了……

空中黑鹰展翼落在中军的望楼战车上,它体型硕大,金钩嘴、雪鹰爪,正是那踏雪黑鹰。

它杀气腾腾,一见之下,李未奢为之振奋。

此时,身旁大将上前,铁戟横在李未奢面前:“静宇大胆,敢擅改御赐阵图?你想抗旨?速速退下,带骑兵稳住侧翼。”

李未奢无奈,大喝不服,只得领命,遂伏于马背,只带十余骑杀入侧翼。

辽军集中兵力,且战且退,散而复聚,聚而复散,轮番冲杀,机动灵活,使得阵图下的“真龙”变成了“真虫”。

约莫支撑了半个时辰,侧翼聚拢的宋骑兵以被杀的血肉模糊,散乱在原野之上,战线被不断地拖长,整个大阵也随之陷入了被动……

恍如大梦觉醒,一个回神,李未奢又从那纵横图的迷幻局中回到了现实,才发现出了一身冷汗,此图真是难解难分啊。

身旁那老者笑道:“将军不但识得此图,且观你入局,尚有余力呀。劝你带兵不可拘于常法,昔日太平兴国年间,太宗伐幽州,将军赵延进主张不用御赐阵图,主帅不肯,赵将军立军令状,愿以一人承担。后收拢军队分为前后两阵,集中兵力出击,方才大获全胜。呵,呵呵……”

经此天弘老者点醒,李未奢闭目养神,细想当年无方道长教导:太祖赵匡胤用兵,皆以“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为法,其不拘泥于阵法、无为而无不为者是为大道,此,太祖方能武德绥靖天下啊。

听罢此言,默默然,他复又专注此纵横图,迷幻再入“大阵”——

但见平戎万全阵开始有溃败迹象,步兵跟不上且又绞做一团,令弓弩手无法施展。

拒马(一种镶嵌带刃、刺的木制架子,可阻止、迟滞敌人军马)倒成了自家的“围城”。

而对付骑兵的钩镰枪、盘龙棍步卒各自分散在百步以外,间隙甚大,也成了“隔空扫马”的摆设。

床子弩(大型连发弩机)、神臂弓出没的原野上,辽军骑兵利用长途奔袭,竟直接绕开。

其余诸如战车,望楼、探哨……到了此刻,却是没了一点用处。

见此等情形,李未奢思忤片刻,拨转马头,向中军而去,但见大将正斩杀溃逃的士卒,却于事无补。

李未奢到了近前,手上盘龙棍一个横扫,击开他的铁戟,喊道:“事到如今,将军为何还不变阵?”

那主帅怒道:“何曾不想,这阵太大,如今号令不起来了!”

李未奢忙说道:“这样——你聚拢步兵,稳住中军,以拒马推进,再收拢床子弩、神臂弓,聚射贼首。我去收拢骑兵,和那钩镰枪、盘龙棍步卒,作为前军,抵住冲杀。其余各营有不听号令者,后军斩前军,斩首皆以军功论!”

主帅叹曰:“静宇将才,后悔适才没听你言!”

李未奢讨得令牌四处聚集的兵士,不足大阵的百分之一,只有区区六百余。

他临阵将这些兵士又分成三个部分:

一部分是冲杀的重骑兵,迎面痛击辽兵。

一部分为绕行敌军侧翼的轻骑兵,意欲拦腰截断轮番攻击的骑兵。

一部分是手持盘龙棍和钩镰枪的步兵,待重骑兵无法抵挡大批敌军时,垫在后面伺机钩扫马腿,重创敌军。

如此这般分工,不待迟疑,诸将上阵。

一轮,又一轮,再一轮,冲杀的惨烈,冲杀的英勇,谁说大宋男儿是窝囊废,谁言咱是常败军?

只叹那当时一副深宫御赐的阵图荒唐,枉费了多少兵士疆场百战死啊!

此刻,敌军主力全部被吸引到前军,主帅得以聚拢兵士到中军,逐步推进。

六百将士几乎全部阵亡,李未奢此刻想起了伏戎山的先锋敢死营,想到这里他仰天大笑:“死得其所,无憾矣!兄弟们,我来了。”

个别词解释:

*钩鎌枪:内曲则与古代卜字戟相同,可以钩住敌人,有效防止敌人奔逃。钩虽然起到辅助杀敌效果,但是也具有防止枪尖刺入过深的作用。

*骨朵:是一种用铁或硬木制成的古代兵器,像长棍子,顶端瓜形。两边皆禁卫排立,锦袍,幞头,簪赐花,执骨朵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元宵》。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