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武备初成(6 / 10)

秋风宝剑 秋风宝剑.CS 17907 字 2017-07-26

死决心,这样的人不配站在这里!”赵念清一番话之后,底下的蒙古各部的小王爷纷纷起哄为赵念清打气加油,教课的先生一下子不知道讲什么是好,课堂一下子沉寂了,过了片刻,先生有心无力地草草了事,结束了这节心里百感纠结的课。

当老师离开教室的瞬间,负责武备班的铁良大人拦住了老师,老师见铁大人前来,当即行大礼表示问候。

“先生,让这帮孩子气坏了吧。”

“这个赵念清......既是班上学习最好的学生,也是最放肆、不听管教的学生,平日里上我的课都特别规矩,就今天,揪着一张地图不撒手,您听听他讲的这些放肆的话。”

“赵念清,镇北侯赵及第的孙子,小镇北侯,当年武备学堂的时候把老子的豹军打败了。我听了他刚刚讲的话,果真是镇北侯的血脉。”

“当年山海关大捷的主帅赵及第大人的孙子。”

“正是。”

“一身正气,对大清忠心耿耿,日后朝廷的栋梁,快快长大吧。”

李贵带着赵及第给的一笔银子,在北京买下了一座四合院,院子不大,但是清静,院子里搭起了葡萄架,还种上了一些紫藤,李贵平日里都在忙活着赵念清的生活起居,而闲暇时光的赵念清则更喜欢待在院子里,静静地读书,时不时地练练书法,之后便是练武,李恩则更喜欢在偌大的北京城四处游走,感受着北京城的生活。

这天,李恩拉着赵念清走出了院子,来到北京的街上游玩,李贵则跟着两个孩子,随时保护着赵念清的安全,一路上,两个孩子边走边玩,不知不觉地走到了紫禁城的脚下。

“少爷,怎么不走了,这是哪啊,大墙真高,还是红的。”

“这是紫禁城了,应该是后门儿,城里边儿就是皇宫了。”

“皇宫,或许一辈子都不知道里边儿是啥样子,爹,你进去过没?”李恩抬起头望着李贵,李贵无奈地摇了摇头。

“不就是进宫吗?咱们进去看看。”

“小少爷,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咱们还是回家吧。”

李贵实在是拦不住赵念清,赵念清几步就走到了宫门口儿,还未走近,大内侍卫便上前拦住了赵念清,赵念清见大内侍卫上前,不慌不忙地从腰里掏出了自己的的虎头腰牌,递到了侍卫的手里。

“镇北侯大人的孙子,小侯爷,您稍等。”当值的侍卫让赵念清在宫门口稍等片刻,便前去通报。

说起赵念清的虎头腰牌,得从赵家的祖先说起,赵家的祖先跟随清太祖努尔哈赤打江山之时,便担任护军统领,后大清入关,赵家祖先驻守锦州山海关一带,而他们的儿孙在年轻的时候都要到紫禁城的禁军效命,在禁军磨练几年之后在外放做官,赵念清的爷爷赵及第担任过禁军统领,父亲赵光宗也做过头等侍卫统领,赵念清按大清祖制,在成年之后也要到禁军效命,而虎头腰牌则是禁军的凭证。至赵念清这一代人,亲贵们被送到武备班学习,赵念清也得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腰牌。赵家的男儿射术和骑术精湛,几代人在禁军中都成了传奇,赵念清借着祖父和父亲的名声,加上父亲前些时日在宫里稳定大局的事情传开以及武备班操练端了铁良的大营,赵念清在禁军当中也小有名气。

正在赵念清在宫门外徘徊之时,一辆马车在拱门外停了下来,身着黑色龙袍的大清显贵走下车,见赵念清在宫外徘徊,便让下人领赵念清过来让自己瞧一瞧。

当赵念清站在此人面前之时,此人颇为惊讶,笑容从心底油然而生。

“赵念清,赵及第的孙子,长这么大了。”

“奴才赵念清给醇亲王请安。”

“免礼,免礼,铁大人把你在学堂的事情都学给本王了,难得啊,还有人对大清忠心耿耿,你们一起跟本王进宫见皇上和太后吧。”

“王爷,这是我第一次进宫给新皇请安,新皇登基,第一次大朝会本应奉旨前来觐见,但是我爷爷身子不行了,来不了了,一直就耽搁了。”

“你能来就行,一起跟本王进宫。”

此时的大清皇宫,政局被袁世凯掌控,禁卫军大多数被冯国璋控制,皇上和太后待在慈宁宫,赵念清、李恩和李贵三个人来到慈宁宫之后给皇上和太后叩了头,太后下旨打赏赵念清,李恩和李贵拿着赏赐的东西暂时来到了慈宁宫外,赵念清则被太后赐坐,闲聊了几句。

“赵念清,当年给老佛爷背诗,背的老佛爷感动了好几天,还要了两支枪,姑姑对你是念念不忘,听说你在学堂里学习很是用心,不论文武都是这些八旗亲贵当中的佼佼者,前些日子你阿妈应对事态果断而妥当。哀家常常拿你们做典范,教育咱们八旗亲贵,你要多下功夫,将来大清要指望你们这些后起之秀。”

“回太后,念清的一切都离不开朝廷的恩赐,这次能够得到朝廷的垂青,让我到学堂学习,念清深深感受到了朝廷的一番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