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外人来当,现在袁世凯这个人很危险,冯国璋又是他的心腹,掌握着宫里的禁军大权,一旦......”
“咱们即日动身吧。”
“可惜了,咱们赵家终是无人了,蒙古这边儿也需要稳住,我留下来,修书让亲家公在辽西稳住局势,你带着李贵进京护驾,新君登基,赵家需要得到皇上的认可,这是为念清铺路的时候,把李贵叫来。”
很快,传令兵起身回辽西,赵光宗带着八百赵家军火速赶往北京城。临行前,赵及第只和赵光宗说了一句话:“凡事不要轻易出手,出手就要一击制胜。”赵光宗带着父亲赵及第的嘱托就星夜兼程赶往北京。
来到北京之后,赵光宗很快在城门口和铁良见面,两个人寒暄一番之后来到了紫禁城外。
“眼下局势紧张,侯府的兵马是咱们大清的最后的命脉了。”铁良和赵光宗说了一下当下的情况。
“蒙古那边儿我阿玛在坐镇,您大可放心,知道了情况之后我们星夜兼程赶了过来,安顿好蒙古的事项之后我阿玛就带着人赶过来,眼下要稳住局势。”
“我很担心禁军。”
“请大人安排咱们赵家军人马进宫,时时刻刻地保护皇上和太后。”
“就指望你们这些镶黄旗的精兵了,多谢了。”
“为了大清的基业,咱们拼尽全力。”
赵家的镶黄旗兵马很快就控制了紫禁城的几个主要的宫门,赵光宗思量了片刻之后让李贵带着一对精锐的人马和满军旗的禁军一同守卫着皇帝和皇太后的寝宫,赵光宗则拎着腰刀坐在皇帝寝宫的门外,时时防备着图谋不轨和别有居心的人。
王爷们在处理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丧事,军机处的大臣们则如往常一样例行公事处理政务,局势暂时得到了稳定和控制。得知新帝溥仪的生父是光绪皇帝的亲弟弟,袁世凯等人则是忧心忡忡,冯国璋便带着自己的禁卫军准备进入宫中护驾。李贵见冯国璋的禁卫军气势汹汹地向养心殿走来,李贵赶紧跑去保护赵光宗。
“少爷,冯国璋带着禁军来了,他们都是小站新军的兵马,您回避一下,我担心您的安全。”
“不,咱们有兵马,不至于唱空城计,让弓弩手和火枪手藏起来,我来迎敌。”
“这......”
“哈哈哈哈。”赵光宗冲着李贵哈哈一笑,李贵更是一头雾水。
“禁军统领冯国璋前来拜见皇上,统领大人让路。”冯国璋不多时候就带着手下和赵光宗面对面相遇。
“奉旨,没有皇上和太后的旨意任何人都不要妄动,回到自己的原位上去。”赵光宗对冯国璋冷冷地说了一句。
“此时此刻是非常时期,我等率兵保护皇上的安危,请大人不要妨碍公务。”
“养心殿、慈宁宫都有我辽西的镶黄旗护军来巡防,冯大人自可放心,请回吧。”
“赵大人,这不是闹着玩儿的,还请您不要胡闹,宫里的守卫艰巨还得由禁军来接管。”冯国璋说完示意自己的手下准备动手。
“上谕在此,两黄旗兵马保护皇宫重地,任何人如有轻举妄动杀无赦!”赵光宗拿出了手中的上谕,冯国璋手下的几个军官有些慌张。
“这皇上年纪尚小,太后又是个女人家,让一个三岁的小崽子胡闹,绝对不行,我等必须力挽狂澜。”说完冯国璋就让禁军硬闯进去。
“大胆!秋风宝刀在此,顺治爷当年的遗训,秋风宝刀保大清的江山,谁敢胡来就地处决,遗训说得清清楚楚,任何人轻举妄动杀无赦。”赵光宗给李贵使了一个眼色,李贵带着镶黄旗的几个披甲兵当即拿下了硬闯宫门的禁军,推到宫门外当着冯国璋的面一刀摸了脖子,赵光宗则拿着自己的秋风宝刀对着冯国璋,把冯国璋一步一步地逼出了皇宫。
冯国璋来到了袁世凯的府上,把事情和袁世凯讲了一遍,袁世凯听过之后大吃一惊,瞪大了眼睛。
“赵光宗看起来碌碌无为,想不到就这么有章法有狠劲儿。”
“眼睛都不眨一下。”
“算了吧,按兵不动,不要招惹是非。赵家都不是什么善茬子,那个赵念清长大了也绝不是什么善茬子。”
又过了十来天,镇北侯赵及第带着自己的卫队来到北京,进入紫禁城局势一下子明朗,隆裕太后掌握大权,溥仪皇帝登上大位,大清的龙脉延续至似乎成为了一种奢望。
溥仪继位,载沣辅政,袁世凯被罢免,大清的教育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对人才的培养成为了朝廷的重中之重。
解散了武备班之后,武备班的亲贵们进入京师大学堂之后,经过了一系列入学的考试,赵念清则因为成绩优异跳过了预备学堂,被分到了仕学馆的速成学堂,在这里,要用三年的时间将五年的课程学完,之后这些孩子们将逐步地培养成朝廷的官吏,赵念清按大清祖制,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