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念清渐渐的成长起来,天资聪慧的赵念清在祖父赵及第的精心培养下,两岁开始背诗,三岁开始认字,四岁的时候就能执笔写下数百字,五岁开始读经史子集;赵及第在读书上对念清精心培养,赵及第一番苦心培养赵念清,希望自己的唯一的孙子能够继承家业,重振祖业。
这一年,赵念清已经五岁,按照大清的制度,赵念清要到大清的礼部登记注册,以便成人之后继承镇北侯的爵位。注册过后,按照惯例,赵及第带着赵念清来到紫禁城觐见慈禧太后。
接到了礼部的文书和圣旨之后,赵及第带着赵光宗和赵念清来到了北京面见老佛爷。第一次离开家来到大清帝国的王城,面对紫禁城的磅礴气势,赵念清被眼前的一切景象惊呆了,站在原地不知何去何从。
“你怎么了。”
“爷爷,咱们到皇宫了吗。”
“你现在就在皇宫里了,你脚下的砖就是紫禁城的砖。”
“那咱们什么时候能见到老佛爷啊。”
“再走一会儿吧,咱们就到慈宁宫了,爷爷教你的话都记住了没?”
“记住了,原来皇宫这么大啊。”
来到了慈宁宫,此时老佛爷正坐在大炕之上,看见赵及第、赵光宗和赵念清祖孙三代人之后,赐了赵及第的坐,让李莲英把赵念清抱到自己的身边儿,老佛爷仔细端详了赵念清面容,很是喜欢,随手拿来了身边儿果盘的南方水果递到了赵念清的手里。
“小家伙,你叫什么名字啊。”
“回老佛爷,我叫赵念清,我还有字儿叫保庭。”
“这个名字是谁给你起的啊。”
“爷爷给起的,爷爷说,要时刻念着大清的社稷,要一生保卫朝廷。”
“好,很好,这孩子长得有几分像小佟卓,真俊啊。哀家真的是从心里边儿喜欢你,这是御膳房刚做好的点心,来吃一块儿。”说着,老佛爷又递给了赵念清了一块儿点心。
“老佛爷,我想把点心拿回家行不行。”赵念清说着说着低下了头。
“为什么要拿回家啊,你能不能告诉哀家啊。”
“我额娘最喜欢吃点心了,我想拿给额娘吃。”
“嗯,难得这孩子这么有孝心,小李子,传旨御膳房,做三十六样点心,用木盒子装好给小念清孝敬额娘。小佟卓当年在宫里的时候就喜欢吃点心,每天剩下的点心都进了这丫头的肚子里。小念清啊,你这么小就知道孝敬额娘是谁教你的。”
“一个人首先要忠,忠于朝廷、忠于国家,其次是孝,不忘生养之恩,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还有要讲义气,要一身正气,坦坦荡荡,行走天下问心无愧。这是我学四书学会的,可是四书怎么背的我忘了。”赵念清说着挠了挠头。
“不要紧,读书不在于形式,把四书五经背的在牢,却不知其义等同没读书,这些年的科举,选上来一批只会做空学问,夸夸其谈之辈,到最后是害了大清,哀家毅然决定废科举,兴办新式教育。镇北侯,你怎么想的。”
“这个吗......奴才不好说。”
“你呀,一辈子做事太过于谨慎,缺乏一丝胆气,看看你孙子是怎么说的。”
“孩子这么小能说出什么吗?”
“念清啊,给哀家背一首诗吧。”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诗背的不错,你跟谁学的呀。”
“这是李忠堂写的诗,我就背下来了,我将来要像李忠堂一样,为大清鞠躬尽瘁。”
“好啊,好啊,将门虎子,日后我大清的栋梁。镇北侯啊,你的秋风宝刀在打仗的时候折断了,这件事情哀家已经晓得了,这不,眼下筹建新军,内务府从德意志购置了一批西洋的上等钢材,哀家命内务府打造了一把秋风宝剑,全新的材质、全新的工艺、全新的样式,就赐给新人吧。小李子,传旨。”老佛爷听过赵念清的一首诗,瞬间是痛苦涕零,身边儿的宫女赶忙将丝帕递上。
“传老佛爷懿旨,赐镇北侯赵及第之孙赵念清秋风宝剑,赵念清领旨谢恩。”很快,赵念清便乖乖地跪倒了地上领旨谢恩。
“小念清,这把宝剑你喜欢吗。”
“喜欢,老佛爷,等我练好武艺我要进宫当侍卫,保护皇上和老佛爷。”
“好孩子啊,哀家真的是越来越喜欢你了,传旨,让索景龙教赵念清几招武艺,保证孩子学会。那个,你还想要什么呢?”
“老佛爷,能不能给两支德国的毛瑟步枪。”赵念清说完之后,整个屋子里一下子寂静了许多,如此敏感的问题让所有人的神经都绷紧了,尤其是赵念清的爷爷赵及第。
“小念清,你要步枪干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