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易帜风波(上)(1 / 4)

秋风宝剑 秋风宝剑.CS 5707 字 2017-07-26

75。

王慧的丧事,安伏威的丧事,赵念清一个人托着,里里外外的忙活直到深夜。赵念清回到自己的住处刚刚准备入睡,电话声响起,王晴儿接过电话之后,便把话筒递到了赵念清的手里。

“妹夫,我潘尚志。”

“咋了,啥事情,这么晚还打电话。”

“大事?绝密的大事?”赵念清听了之后,表情凝重,王晴儿当即穿上外衣走出房间。

“没有外人了,你说。”

“少帅已经同意和北伐军停战了,我们并入南京国民政府,奉军改名东北边防军,虽然少帅是东北的最高领袖,但是蒋中正派了一个陆军督导团,对咱们奉军进行改编,为了防止南京向咱们第三师安插眼线,妹夫你必须先下手为强。”

“少帅真是自作聪明啊,终究是玩不过******,南京是怎么打算对付咱们的。”

“裁掉咱们第三师,整编为旅,一个旅七千人马,多余人马遣散。”

“这第三师一万多点儿人马,至少要裁掉四千人马啊。”

“妹夫,你得想个招儿啊。”

“我明白了。”

次日赵念清火速赶回辽西,回到辽西之后赵念清立即召集了第三师的所有军官,大家在指挥部围着赵念清坐下,赵念清坐在一号的位子上。

“少帅决定易帜,咱们划入国民革命军,南京要对咱们进行改编,与其做南京方面的案板肉,不如咱们自行改编。”

“自行改编,怎么改编啊,妹夫。”王长捷疑惑不解。

“南京要撤了咱第三师的编,改为旅,奉军的不足员的师变为旅是必须的话,那么到底是一个旅还是两个旅就看咱们自己的造化了。”

“妹夫,咋办听你的。”

“早年第三师是四个团外加骑兵炮兵,现在,大哥你把113、114、115团带出去,组建一个步兵旅,116团、骑兵团、炮团留给我,再组建一个旅。”

“妹夫,你116团人不够,要吃亏啊。”

“一个旅五千人是底线,你至少得凑够人数,我这边自有办法。”

“以后有事,咱哥几个依旧听妹夫你的调遣。”

随即,赵念清召开了自己的军事会议,由朱忠义和孔奉先主持。

“师长的军令,褚豹子、张布、关天雷,一、二、三团的团长,典荣,骑兵团长,韩守信,炮团团长,石珠,军情处处长,李恩,副参谋长兼特战营营长、警卫营营长,韩重云运输营营长长,朱忠义副旅长,孔奉先是参谋长,回去之后,自行调整人员安排,进行扩充。”

“得令。”

数日之后,赵念清遵照少帅的军令,降下五色旗,换上青天白日旗,军装军帽也随之改变。

老家的院子里,赵念清坐在屋檐下,用自己的军刀给儿子赵冬仁削了一把木剑,赵冬仁拿着木剑格外的兴奋,跑出了院子和小伙伴一起玩耍。

“易帜了,总算是统一了,天下太平了。”安凤坐在屋檐下的门槛上倚到了赵念清的身边。

“天下太平,你我此生未必能看得见啊。”

“报纸不都写了吗,奉军易帜,东北实现和平统一,还是儿子给我念的。”

“表面上统一,各省看起来是服从中央政府,实际上还是各自为政,只不过是老帅和督军们下去了,新人上来了,南方现在不就乱得很嘛,白军和红军打得不可开交。”

“至少东北无战事,早些年一批又一批的小伙子穿着军装扛着大枪出关打仗,回来的是一车又一车的棺材。”

“有的连棺材都没有呢,第一次打曹锟,山海关大战,直奉两军七天七夜不停火,两军阵前尸首成山,奉军仓皇撤退,扔下的尸体就是一个万人坑给填平了。”

“打仗,统一全国,不就是几个督军在争着当皇上而已嘛。”安风淡淡的一笑。

“何尝不是,民主让百姓民不聊生,成就了你的大小姐身份。”

“讨厌!老愿意拿我打岔子。”

傍晚,李贵差人请来了赵念清,两个人坐到了炕上,刘春桃摆上了准备好的饭菜。

“山东的菜,不是我婶子做的,范彩玲做的吧。”

“瞒不过小少爷的眼睛。”

“好久没过来了,带的东西收到了吧。”

“最高兴的是你给李恩安排了一个好的亲事。”

“儿媳妇儿生了吧,这回抱孙子了吧。”

“刚生,母子平安,才过了满月。”

“多好,孩子起的啥名字。”

“一直没定呢,小少爷您念书多,您给起一个吧。”

“闺女叫李秋月,小子就叫李福泽吧。”

“中,福泽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