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就是士兵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声。
“好枪法,好枪法!”李炳国说完之见赵念清淡淡一笑。
“练枪法,就要用破枪,只要破枪练准了,那其他的枪就不在话下。”
巡视过后,李炳国在护卫的陪同下回到了团部,赵念清和朱忠义跟随,将其送到汽车上。
“兄弟,第三师需要你,还是搬到师部来吧,这样我见着你能方便不少。”
“再说吧,路上注意安全。”送走了李炳国,朱忠义和赵念清一起走在回团部的路上。
“你今天是不是诚心给李炳国一个下马威。”
“让你看出来了,也顺便看看李炳国这个人的能力。”
“我是看出来了,这个人本事不大,想跟你做朋友,这个第三师的事情还得靠你来。”
“跟他面子上还是得过的去,这个人还算不错的。”
“头一次听你夸人啊。”
“哪有,只要是老子看重的,有本事的,老子都夸。”
“以后做事,谨慎点,多费心思少费子弹。”
郭松龄的叛乱刚刚平息不久,蒙古的战事再次掀起,在苏俄和日本的怂恿下,蒙古多个部落宣布脱离中央政府,独立建国,并出兵进犯科尔沁、察哈尔地区。大帅张作霖闻讯,发兵兴讨,赵念清随即奉命向蒙古进军。出征前,在赵家大院,赵念清坐在正房里的炕席上和父亲赵光宗一起,喝着茶水,吃着点心。
“这次听说你们要去蒙古打仗。”
“蒙古宣布独立,大帅以叛国的名义命令奉军出兵讨伐平叛。”
“这世道,想不到蒙古都敢叫板,当年大清纵然衰败,蒙古对朝廷也是不敢有二心啊。”
“蒙古是战略要地,说白了,是日本和俄国角逐的一个筹码。”
“皇上没了,国家也没见得好到哪去。”
“大清灭了,国家始终没能得到有效的统一,各地的督军都掌握着兵权,各据一方,说不清,道不明,就看能不能有一个强有力的角色统一江山。”
临行前,赵念清特意扶着老母亲佟卓在屋子里走动,佟卓是连连嘱咐自己的儿子。
“这次去蒙古估计得十天半个月的,自己啊多注意点身子。”
“知道了,争取早点回来。”
“好。”
“您自己注意点身子啊。”
“知道了,你现在就是一切好好的就行。”
晚上,赵念清来到了安凤房里,躺在安凤身边儿,瞪着眼睛瞅着房顶。
“念清哥,你瞅啥呢,把灯灭了中不中啊。”
“中。”
“你这一走又得多少日子才能回来啊。”安凤不知不觉地靠到了赵念清的怀里。
“说不准,这仗不好打,一直在外边儿,辛苦你了,家里的大事小事都让你费心了。”
“你一天到晚的带兵打仗,家里的事情怎么能让你费心呢。媳妇儿不就是操持家的嘛。”
“总之,就是觉得不好意思啊。”
“你这话说的多不应该啊,我都嫁到赵家了,赵家大大小小的事情我就应该忙活,你是干大事情的人,不能让家里的事情烦你。”
“睡吧。”赵念清每说几句话就匆匆入睡。
很快,第三师随着奉军的大军兵临蒙古高原,赵念清率116团为全军先锋,搜寻蒙古军队的踪影。
“大哥,队伍行进大概三个小时了,是否可以休息一下啊。”朱忠义是一身疲惫。
“孔奉先,我军现在距呼伦湖还有多少距离。”寒风中,赵念清说话显得格外费劲。
“这个速度下去大概一个小时左右。”
“强行军,至呼伦湖畔扎营休整。”
“大哥,你饶了我吧,老朱我实在是不行了,不能走了。”
“那就骑马,116团全军强行军至呼伦湖畔!”赵念清一声令下,116团全军甩掉包袱,向目的地快速进发。
傍晚,赵念清在驻地附近巡视,忽然间感到一丝寒意,随即抬头望了望天。
“要变天。”
“冷还是热。”朱忠义问道。
“命令,全军垒砌土堡,天黑前完工,不得有误,完工之后把湖水浇在土堡表面。”
“您这又是作什么妖啊。”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第二天清晨,气温骤降,土堡在结冰的作用下变得异常坚固,第三旅的士兵随即在驻地内升起炉火取暖。
“记得我们当年在吉林打仗那可是冻得瑟瑟发抖。”褚英才对赵念清说到。
“这也是在德国教官的调教下学会的,工事构建。”
“那我们到底打不打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