霖站在奉天的城门口,一个一个地将败退回来的奉军将领一一安顿。
“难为大帅了,王慧不禁感慨道。”
“还能咋地,能回来就不错了,至少没跟着郭鬼子造反啊。”
“咱们终究是失算了。”
正在张作霖和王慧焦急万分之时,朱忠义带着116团的兵马向奉天城的方向行军,张作霖见到了116团格外的兴奋,赶忙上前迎接。
“报告大帅,116团团副朱忠义率116团大队人马向您报到。”
“老子新编的16个团,六个德械团,白花花大洋堆出来的,五个跟郭鬼子造反,只有你们回来了,好样的,都是好样的。”
“朱忠义,你们团长赵念清呢。”
“咱们跟着安师长从关外杀回来,现在郭鬼子的叛军兵分两路,一路直捣奉天而来,还有一路在辽西混战,打得是难解难分,我们撤回来的时候跟郭鬼子的几个德械团碰上了,第三师被包围了,116团先打开的口子,团长命令咱们弟兄不顾一切回奉天。”
“小安子他们呢。”
“拖住郭鬼子两天,116团就能在奉天城外构筑防御工事,准备好和郭鬼子打仗。”
“难为你们了,都歇着,都歇着。”
此时此刻,锦州城里打得是热火朝天,秋雁镇仍旧是一片安逸,安凤接管了赵家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每天抱着赵冬仁跟亲儿子一样,山里红也孝敬赵念清的父母,没人的时候,安凤和山里红在家里是明争暗斗,小心思小伎俩始终不断。
山里红的饭量出奇地大,每顿饭吃一碗干饭之外还要吃一个白面馒头,见一天消耗的粮食尤其是细粮格外的多,安凤甚是心疼,做饭的时候安凤突发奇想,把山里红的细粮断了,每天给山里红准备苞米面儿窝头和高粱米水饭。
这天,安凤把饭做好端到了大炕上,赵光宗和佟卓很是高兴,招呼安凤坐下来吃饭,这个时候,山里红抱着赵冬仁到外边儿玩儿够了也回到家吃饭。
“都坐下吃饭了,你们忙活了半天也都累了。”佟卓赶忙招呼两个女人坐下来吃饭。
“安凤!最近怎么没有白米饭和白面馒头了。”
“一年就这么些麦子,能磨多少白面,过年还得蒸馒头、包饺子、包包子,大米还是从城里的米铺子换回来的,要用多少高粱米,就是粗粮你一天饭量也没减少啊,你上辈子饿死鬼托生的啊!”
“咱就那么随便一问,你那那么多废话啊。”山里红说着就是一碗高粱米水饭下肚,山里红忙着穿上鞋,到外屋地的锅里去盛饭,盛饭的时候,发现有个小锅,小锅里闷着香喷喷儿的大米饭,山里红端起小锅的时候安凤冲了出来。
“放下,米饭是给咱爹咱娘和儿子煮的,你就别吃了啊。”
“那煮好了你不给咱爹咱娘端桌上。”山里红瞪了一眼安凤端着小锅就走进了屋里。
“爹、娘,你们吃,我吃好了,喂孩子去了啊。”安凤拿着给赵冬仁专门做的吃的,抱着赵冬仁到隔壁的屋里去吃饭了。
见安凤走了,赵光宗和佟卓吃的差不多的时候,山里红凑到了赵光宗的身边儿。
“爹,娘,你俩吃好了没。”
“吃好了。”
“那小锅里剩的白米饭我吃了呗?”
“嗯,能吃多少吃多少。”
有了赵光宗的准许,山里红放开了吃,安凤抱着赵冬仁走进屋里一看一股怒火积压到胸腔。
“锅没了,吃没了。”赵冬仁指着小饭锅咿咿呀呀地说了一句话,听得赵光宗和佟卓是格外的高兴,见老爷子和老太太在高兴的时候,安凤也就没说啥。
“风啊,咱们家里的粮食不是不够,就是细粮不够了拿高粱米和苞米到城里三斤换一斤细粮咱们家也够吃,以后就别闹了,吃饭得吃饱啊。”赵光宗放下筷子对安凤讲到。
“听到了没!别抠抠唆唆的。”山里红赶紧插上一句。
“知道了,爹。”安凤说完眼睛狠狠地瞪着山里红。
饭后,李贵来到了家里,佟卓赶忙招呼李贵进屋,进了屋,李贵来不及坐下火急火燎地跟赵光宗说事情。
“少爷,咱们这儿又打仗了,锦州城都打烂了,义州城到处抓民工赶大车呢。”
“又打仗了,生意损失多少钱不要紧,千万别伤人啊,告诉铺子里的伙计们,先躲起来,工钱到时候一分不少。”佟卓急忙对李贵讲到。
“大哥啊,这回谁跟谁打啊。”
“奉军打奉军,奉军有个将军叫郭松龄,领着十七个团往奉天打呢,奉军有跟这个郭松龄的,也有跟着张大帅的。”
“念清到底跟着谁啊。”佟卓听完之后是焦急万分。
“小少爷是第三师的,这个第三师是大帅的嫡系,安师长跟大帅是铁了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