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早,赵念清和李恩打点好行装,告别了朱忠义,趁着太阳还没升起的时候,和李恩悄悄的回到了秋雁镇家。
远远望着家里的宅子,赵念清跪了下来,对着家的方向叩了三个响头,看着赵念清下跪磕头,李恩也跪了下来,对着自己家的小院也磕了三个响头。
“少爷,不能耽搁了,咱们走吧。”
“走吧,不离开家,咱们永远干不出大事,为了报仇,咱们也要离家。”
“少爷,您文韬武略,必成将相,封公拜侯。”
刚刚走到村口,眼前站着一个人,似乎等了有些时候,赵念清走到跟前一看,朱忠义早已等候在村口。
“没想到啊,好兄弟你还能来送送我。”
“大哥,咱这些年交情,你进京读书,又留学德国,咱多少年没见面啊,但是,您的信兄弟没少收到,这回回家,咱见了面,跟着您走了一趟蒙古,这些日子跟你也挺快活的,这回,你又走了,又不知道咱什么时候能再见面。”
“有机会的,到时候咱兄弟再相聚。”
“等大哥你混好了,我还得投奔您,到时候你得罩着我,大哥。”
“不多说了,我走了。”
“大哥,你还准备回京城继续教书。”
“不了,不准备干教书先生了,冯秀霞也走了,不想回京城了。”
“那你打算干什么啊。”朱忠义对赵念清的话特别吃惊。
“这个仇我早晚得报,我准备和李恩到奉天投军,看看能闯出什么名堂。”
“真打算……去奉天投军,不准备当教书先生了。”朱忠义一脸的怀疑,摸了摸赵念清的额头。
“真的。”赵念清的语气格外的坚定。
“大哥,兄弟我跟你一堆儿走,这教书识字老朱干不了,但是闯荡江湖,老朱就能跟你干了,大哥,老朱跟着你。”说罢,朱忠义赶着马车,拿过了赵念清的行李,三人人向奉天城的方向走去。
出了秋雁镇,三个人走了一天,傍晚时分便来到北镇外的城隍破庙歇脚。赵念清收拾东西打地铺,朱忠义拾柴搂火,李恩则到山上弄猎物充饥。
“老二,火生好了吗。”赵念清问道。
“大哥,您过来热热身子。”朱忠义招呼赵念清过来。
“李恩怎么还不回来啊,是不是有什么麻烦啊。”
“回来了。”朱忠义手指向了破庙门。
“少爷,不好了,赶快把火灭了,那个董千万带人来索咱们命来了。”
“别慌,早晚他都会来的,在家里,他还是有所顾忌的,但是在这荒郊野岭的,我们死了也没有人会管我们的,所以,我们要想活命,就得杀死他们,而且不留一个活口,趁他们还没赶来之前,我们好好谋划一下,进来。”说完,三个人聚到了一起。
“少爷,来杀我们有十几个人,他们身上有枪。”
“我觉着董千万派来的不止这几个人,枪声一响咱们必然暴露,那个时候对咱们必然不利,所以解决先头这几个一定要快,而且要没有声音,用刀。”
“大哥,这个主意或许好使。”朱忠义小声的说出了自己的计策。
“好,就这么办。”说完,三个人就分头行动。
深夜,下弦月,里外是一片漆黑,十几个胡子悄无声息的摸到了城隍庙,准备把刀子架到赵念清的脖子上。
早有准备的赵念清在一旁暗示了朱忠义和李恩,正当十几个土匪走到了庙里,朱忠义就把早已经准备好的香灰和沙土攉到一起攘向胡子的眼睛,这一下胡子们阵脚大乱,找不到了方向,不自己人撞头就是自己人踩脚。见此情形,赵念清和李恩当机立断,抽出腰刀,趁势向土匪们砍去,接着混乱,十几个胡子一下子就被赵念清和李恩砍死大半数,少数几个胡子摸到了庙门,慌忙逃窜,赵念清和李恩赶紧追上,用弓弩射杀逃窜的的胡子,转眼功夫,十几个人都被砍死在地。
“都杀了,奶奶的。”李恩看着躺在地上的尸首不禁踹上几脚。
“不杀他们,咱们就得没命,放他们走回去就会祸害相邻,对胡子,就是一种态度,宁可乱杀,绝不漏网。把他们的子弹收起来,咱们三人我和李恩每人两支毛瑟步枪,再配上一把盒子炮,朱忠义你拿一把盒子炮,再拿上那把汉阳造步枪。”
“好嘞。”朱忠义便过去捡枪,赵念清抓出一把子弹,拿过了朱忠义的枪,把子弹压入枪膛,剩下的塞到了朱忠义的口袋里。
“大哥,此地不宜久留了,连夜赶路吧。”
“老朱,你的车不能要了,走起来太慢,烧了吧。”
“烧了,那我们..”朱忠义看着赵念清,眼神里告诉着赵念清自己很是舍不得丢下这辆马车。
“我知道你不太会骑马,你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