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侯门新生(2 / 10)

秋风宝剑 秋风宝剑.CS 17316 字 2017-07-26

“你和李贵天天拜观音,都看到了,让大夫瞧瞧吧。”

郎中随即坐了下来,给刘春桃把了一脉,过了片刻,郎中点了点头。

“有了,和少夫人差不多,只是你以前生过孩子,这回就没那么大的反应,估计你俩的孩子是一前一后出生,到时候做好准备吧。”

“拿好,有劳您了。”说完,赵光宗又掏出了一锭银子放到了郎中的手上。

送走了郎中,刘春桃赶忙回到佟卓的屋里,恰巧碰到赵光宗在前厅为观音像和观音图上香,便暂时站在一旁。

“春桃啊,这个观音一到赵家,夫人就有了孩子,你也有了,你回去告诉李贵大哥,没事儿多给观音磕几个头,保不齐你这回就生了个小子。”

“借少爷吉言。”

日子不知不觉地过去,又是一年的开春,佟卓和刘春桃两个人都挺着大肚子在赵家的老宅子里来回走动,两个人总是不时地来到观音像前给观音上香,祈求孩子能够平安出生。

这年开春,辽西地区大旱,打春之后,未下一场透雨,地里的种子是迟迟出不来,若再不下雨,这年就要颗粒无收。赵及第带着李贵骑马走在义州城外,见田地荒芜,老百姓争先恐后地来到大奉寺拜佛求雨,赵及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赵及第下马,来到了一户人家,走到井口旁,让李贵打上一桶水,赵及第仔细瞧了瞧,叫来了这家的男丁。

“侯爷,您来了。”

“井里的水够不够用的。”

“侯爷,今年大旱,井里的水也就勉强维持自己家吃饭喝水用的。”

“牲口喝水怎么办啊。”

“只能牵到大凌河边儿喝水了,十里八村的小河沟早就干了。”

“粮食够不够。”

“眼下够,要是今年绝收可就毁了。”

“放心,义州的粮仓有足够的粮食,保障你们吃饭。赵家主政义州二百年,义州城的十里八乡从未听过有饿死人的,今年就算是义州城没粮了,我赵及第用银子到外边儿买粮也不能让义州有饿死人的事情发生!”

“谢侯爷挂念咱们父老乡亲啊。”这户人家的男丁当即给赵及第跪下叩头。

离开了这户人家,赵及第一行人继续沿着大凌河畔走着,一路上,丝毫没有春的生机,皆因为这场百年不遇的大旱。

“侯爷,不如上个折子,请求朝廷拨些银子和粮食吧。”李贵向赵及第建议到。

“朝廷眼下是乱作一团,义和团闹得是中原地区不得安宁,大清又和八国联军开战,关里是一片混乱,只能靠我们自己了。”

“没有雨真不知如何是好。”

“你们回去传我意思,全义州免了今年的税收,不论男女老幼,都到大凌河畔开荒种田,修建水利,引大凌河水,得到的粮食大家平分,咱们不能让天困死,咱们要靠自己。”

赵及第的告示发出之后,大凌河畔便聚集了义州的老老小小,河畔的洼地很快便成为了田地,青苗被种到了土里,水渠也渐渐挖出来,大凌河水被引导了田里,无奈雨水仍旧不至,一切行动显得杯水车薪,赵及第是焦急万分。

这一年,京城的局势甚是紧张,八国联军攻势凶猛,皇上与太后仓皇西巡,京城可谓乱作一团。此时的辽西,赵及第和赵光宗父子的手里已经没有一兵一卒可供调遣以增援京城的危机,新军的表现实在是令人失望,赵及第整日在宅子里怒骂袁世凯和他的小站新军,骂完了袁世凯,赵及第还要痛骂一番慈禧太后。尽管国家危机,关外的局势相比京师,相对平静,赵家宅子里紧张之余更透露着一丝喜悦之情,清明节过后到了三月十三这天清晨,赵家少夫人佟卓临产,全府上下慌乱中带着一丝井然有序。

三月十三,民间传言的龙风日,凡是龙风下雨,一年得到好收成。清早天色仍旧阴阴沉沉,十余天的时间,有下雨的迹象却始终没有下雨。此时,赵光宗站在屋外,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格外的焦急,赵及第则坐在正房的大厅里,显得格外的淡定,佟老夫人则一早去了祖坟,在祠堂祖宗牌位前奉上一炷香,希望赵家的列祖列宗保佑赵家的香火不断。

佟卓从深夜便感到不适,一直到了清晨,孩子也没有生的迹象,产婆是用尽了各种手法,仍旧无济于事,郎中见产婆束手无策赶忙进屋,见佟卓的情形,大惊失色。

“大人,不好了,夫人那里情况不妙。”帮忙接生的丫头显得格外的紧张。

“看我干什么,找产婆,找郎中啊。”

“郎中说了,是难产。”

“请他们是干什么的,赶紧想辙啊。”

“不如去把那个东洋大夫吉原请来吧,李贵,事不宜迟。”赵及第听说了难产的事便走了出来。

“阿玛,你出来干什么,注意自己个儿身子就行了。”

赵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