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君以养、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谪见于天,灾孰大焉!肤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托于士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予一人,唯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朕下不能治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之所不及,匄以启告朕,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
汉文帝把日食发生原因归咎于自己,表现了帝王们少有的自责精神,他的做法,开后世帝王发生重大灾异时下“罪己诏“之先河。另外,随着文帝诏书的颁行,举贤良方正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也从此登上了汉代的历史舞合。
3.汉文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下诏劝课农桑并在地方设置了专门管理农业的官员,鼓励农民发展生产。他说:“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以此给天下做出了表率。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公元前178年和公元前168年两次下诏“除田税之半“。
4.公元前178年刘泽之子刘嘉继任第二代燕王。刘嘉在位9年,于公元前170年去世,被谥为燕康王。不知何故,刘嘉死后朝廷并未立即续封新王,直到公元前151年,刘嘉之子刘定国才继任第三代燕王。
5.刘武(刘恒三子),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立为代王,四年后(公元前174年)改封为淮阳王,文帝十二年癸酉(公元前168年)又改封为梁王,在王位共三十五年,于景帝中元六年丁酉(公元前144年)六月六日去世,谥为梁孝王。
6.公元前178年,贾谊上奏章,请汉文帝提倡生产,奉行节约。大意是说:管仲说过:“仓禀食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却能把天下治理好的事情,从没听说过。古人说过,一个男的不耕种,就有人挨饿,一个女的不纺织,就有人受冻。圣餐季节,消费没限制,财物一定不够用,所以,要注重节俭和积蓄就是这个道理。现在,奢侈的习气很厉害,生产的人少,消耗的人多,财物就少了,所以,朝廷该劝劝老百姓好好地种庄稼,使人都能自食其力,好吃懒做的游民都该转到农村去,多生产,多节约,多积蓄。
汉文帝完全同意他的意见。为了做个节俭的榜样,他的衣服全市是用黑色的厚帛做的,皇后的衣服也很朴素,宫女们更不必说了。帐幕,帷子全不刺绣,也没有花边。
7.随着文帝和景帝采用的措施所带来的行政工作的日益复杂和繁重,政府愈来愈需要招纳更多的人从事文职工作;新皇的最初几个步骤是注意吸收合适的候选人。在公元前178年和前165年,政府号召向皇上荐举这类人才;这些号召在公元前141年以诏令的形式再次提出。这导致大部分资深的官员推荐德才兼备或对重大问题能够大胆陈述意见的候选人。在公元前135年以及在整个汉王朝的其他重大庆典时,荐举人才的号召又被提出,其用意是通过回答皇帝亲自(在理论上)提出的问题,来证明候选人的才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