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真君子(2 / 2)

三国大封神 气质阿鑫 2632 字 2017-07-21

然后修复旧京,使天下人人自安,这样南方的民心就会归顺,荆州和江东就不难平定。正是因为曹操在政治上幼稚,忽视人心而滥用武力,忽略软实力而靠硬实力蛮干,这才导致孙刘联军以曹操“实为汉贼”作为口实而顽抗到底。

曹操称魏公与项羽杀义帝类似,经此事件,曹操和项羽都走上了日薄西山的道路。众叛亲离,内部不稳。所不同的是刘备手下没有张良、陈平那样的人才去平定天下,这才使曹魏政权免于崩溃,此所谓”有亡楚之失而免于亡楚之祸“。荀彧早年以高祖比喻曹操,高祖并非没有称帝之心,但能以天下为重,克制**,察纳雅言,为义帝发丧,天下归心,这正是文王之道,不至不取,也是荀彧希望曹操做到的。但是曹操不及高帝远甚,内多欲而假行仁义,晚年更是无法克制自己,这导致霸业中衰,壮心不克。

小人的追求在于结果,君子的追求在于实现结果的过程,而这正是君子的远见,过程不符合“礼”,结果就不会长久顺遂。孔子云:“必也正名乎”,正是此意。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正是荀彧的坚持。荀彧坚持用王道来平定天下,这正合乎兵法所云“不战屈人”之义,而曹公不察,以孙吴之才,驱疲惫之兵,强行征伐,变生于内,而困顿于外,劳而无功,终不得志,可哀也已。

可惜现今众人,已难理解君子对过程的追求,和对手段合法性的坚持,已难理解独立于成败和物质的精神向往。这导致古之君子,虽死难安于九泉,今之烈士,不能见容于俗世。荀彧死,天下无君子矣。兴思及此,能无慨叹,聊以自况,不知所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