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杨家诞生了三个女儿,分别为杨大姐、二姐、三姐,还有第四姐在杨玄琰妻武冬妹肚子里,但也是即将分娩之期。大姐和三姐在家花园子里荡着秋千,手里抓着毛笔,沾水写字在青石板上,日醒一字也是开心的事。唯独二姐从小爱勾搭,跑去门口跟别家男孩子们兜来兜去,完全是一个性格泼辣的女孩子。
“你呀你,总是那么活泼,一个女孩子家跟那么多男孩子玩不觉得羞吗?赶快过来好好学字。”珍妮爱揪着二姐的耳朵教训,目前珍妮的任务是教杨家三个小姐好好学字,将来要是嫁人也总得有个知书达礼。
“哎呦哎呦,小阿姨,我耳朵痛啊!”小小的二姐无力反抗。
武冬妹大着肚子坐在槐树下,与姥姥编织着冬衣。武春妹在厨房里做着饺子,天气入冬,饺子是最好补暖的食物。
姥姥对武冬妹说“你大肚子了,别过于劳累,要多休息,小心胎气,家里能否添男丁就靠你了!”
“知道了!我没事的。”
我在院子里空旷处舞起了佩剑,佩剑刚买不久,可也挺贵的,足足花掉了我半年的存款。我在练国术,发觉中国武术博大精深,身在这个唐代自然而然对国术起了浓厚兴趣。毕竟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精辟与糟粕,总得可以去糟取精之处。
杨玄琰兄弟回来了,每次都是拿着些乡亲们送的东西,有时是食物,有时是布帛,这次是两个鸡。“今晚有鸡汤吃咯!”
“又拿乡亲那么多东西,当个小小衙役别那么贪,小贪会酿成大贪的。”姥姥说。
“娘,这些乡亲们送的,我都不好意思退了,不就帮他们做点忙嘛,又这么记上心,非要给咱送东西!”杨玄珪说。
“总之醒着点,别给自己惹大祸!”
过几天武冬妹生了,家里着急得七上八下的,杨玄琰兄弟站在门口,特别揪心的是杨玄琰,在当时的医疗条件来说,分娩的妇女最怕遇上难产,往往造成一尸两命。姥姥托人找了产婆来,我不断的去打水,过来递给珍妮拿进产房,毕竟男人不许进哪!
“谢天谢地呦,祖宗保佑哦,我家添丁我家添丁……”姥姥跪在门口面前朝天,叩首拜了起来。
杨家三个小姐六神无主的站在门口外,莫名其妙的盯着我们大人们为一个孩子的降生如此着急,当然,她们还小,未知孩子的降临对一个家庭来说多么的重要。
“怎样了?怎样?”我们三个大男人问这珍妮,这里就只有珍妮可以随时递消息出来。
“快啦,快啦!你们不许偷看,快走开!”珍妮低声的说,然后把门关的紧紧的。
“啊啊啊……”产妇分娩的呻吟声很是让人觉得惨烈,武春妹一直在她旁边抚慰着,产婆正努力为她拉生“用力,用力!”
很快,一炷香时间过去了,我们三个男人疲惫的坐在门口望着月亮,自我感觉良好。突然“呱呱”的娃声哭哭来临,那么的清脆悦耳。
“生了,生了!!!”杨玄琰很是激动想起来。
珍妮打开门,抱着一个婴儿走出来“生出了,是个丫头,好可爱哦。”
姥姥听着又是个丫头,心里虽然有一阵子凉,但也还是感到欣慰的“阿弥陀佛!”手掌靠拢作着敬佛的虔诚。
“哇呵呵,夫人呢?如何?”杨玄琰着急着老婆。
“她劳累过头睡着了,只是身子有些虚!”武春妹说。
“需要吃好半个月的营养补品,看你的照料咯。”产婆说着走过一边洗起手来,手沾了不少血。
姥姥走过来,拿出个红包封给产婆“真是谢天谢地啦,祖宗保佑了,又让我杨家添子孙了。”
“呵呵,别客气!我走了。”产婆接过红包然后匆匆收拾包裹回去了。
杨玄琰抱过刚出生的婴儿仰天大笑,月光透过皙白的婴儿皮肤产生了光晕,如同仙孩一般。然后说“改给她起个什么名字呢?”
“干脆就四姐算了,排行老四嘛!”姥姥说。
“不行,老四怎么行,四字多不好听啊,名字可以关乎一生运气和使仕途的。”武春妹说。
“月明当空,我看就叫月环好不好?”杨玄珪说。
“月环?杨月环?听起来有点怪哦。”我说。
“月环?挺好听哦。”杨玄琰说。
“不如叫玉环呗!”珍妮随口说了下。
我想起了杨玉环这个名字,这个名字以后是会成为杨贵妃的。
“好呀这名字,就用这名字,杨玉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