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然后学习汉语的认读和书写,军队是个大熔炉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最起码不会汉语,以后建国后的政策是不会倾斜他们的,虽说这是应该属于种族歧视,但是这世界还没有什么人权的存在,而人权具体一些就是财团的遮掩手段,完全是为了更好的辅助国家的政治。
塔吉是苏族的一个女子,平日与其她一部分女子负责部落的两餐。苏族有12个长老,也分为了12个聚集地,塔吉是属于四长老管理的,平日除了烧火做饭,还负责采集一些蔬菜之类的,至于肉食方面则全都是部落的男子出去打猎,然后做成烤肉。苏族此时是以男人为对外作战的势力,而女子则负责部落的生活起居。塔吉被分到了是距离皇庭最远的最西边的聚集点,也就是代号为7的据点。
从皇庭开始,往最东边的据点分别是1号据点和2号据点;代号为2号的最东边据点到最西边据点的的路上有3个据点,并不包括最东边和最西边的连个据点,代号从最东边的2号开始,分别是3号、4号、5号据点;在这条沟通最东边和最西边两个据点之间的4号据点上方直走几十公里就是皇庭,而在这里又有一个新的据点,也就是代号为6号;从最西边据点的路上,分别又建立的三个据点,加上最西边的据点,代号分别是7号、8号、9号、10号;在原来的战场那里的是11号据点;往西是12号据点;往东是13号据点。皇庭并不算做据点,只是作为总指挥的地方。
被分到7号据点的塔吉他们这三百多个妇女加上一百多个儿童,与几十个男子拿着从皇庭一起带来的锯子和斧头以及煮汤用的陶器,开使在这里生活。
首先男子这都被拉去砍伐树木和锯木头,经过留在这里的地六连士兵的示范后,他们很快也知道了怎么用这些工具,就是很容易割伤自己的手,不过还好,第六连的士兵身上都带有白色的绷带,可以缠绕在出血的地方,而他们总不会笨的连手都会锯下来吧!
其实世界上任何人都不懒,只是缺乏动力,比如说生活在东南亚的那些土著猴子,自然资源那么丰富,他们为什么还要去辛辛苦苦的种植各种东西,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澳洲这里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都不比东南亚的那些地方差而且整个大陆几百万平方公里,土著也就一百来万土著,他们完全可以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就可以过上好日子,虽说也会发生什么战争。有矛盾才会有进步,如果连矛盾都没有了,就像是北美的那些印第安人,可能有几千万人之多,但是最后还是因为科技的不发达搞得最后只剩下几十万人。北美的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所以在北美的那些部落才不会产生什么矛盾,因此也就没了什么大的进步。
华夏的道家和儒家都讲究无欲无求,上层人士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不会占据太多的自然资源。在每个朝代开始前都是战乱,这样人数也就很少了,下层民众占据的资源也就没那么多了,但是经过几十年或者一两百年的发展,民众数量越来越多,但是资源却不够,这样只能去靠武力争夺了,然后就又是一个新的朝代开启,然后又是一个轮回,可以说如果不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和西方的殖民,华夏很可能就这么一直循环下去,但是明末和南宋末年都有开启君主立宪制或者走民主共和的资本主义社会,但是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一个经历了蒙元入侵,一个经历了满清入关,每次要发生变革时,外租入侵就来了。
在完成建造他们和这一个连队需要生活的树屋后,儿童被首先集中了起来,实行军事化管理,也就是直接在军队这个大熔炉中完成知识和信仰的改变。树屋的建造砍伐了许多树木,但是树屋仍是建立在了离地下有几十厘米的地方,毕竟这是原始森林,还没有经历过开发,可能会出现一些瘴气,毒虫之类的。
这些树屋中的地板上铺设得有之前韩轩通过系统合成的地毯之类的东西,可以让他们直接躺在地上,也不用做什么床之类的,然后就是共同做饭,也就是大锅饭,不过第六连的士兵虽说能吃的下这些没有经过调味的食品,但是他们自己由能做,所以便不跟他们一起吃饭,而是自己单独开小灶,不过这也吸引了一批妇女,第六连的连长郑守镜也听见了地下士兵的讨论,也让那些士兵开始教她们怎么使用这些调味料。
儿童则有一百多人,连长郑守镜则是派了几十个人,对他们实行军事化管理,首先教他们的就是汉语,并且是强制的。然后对他们叙述历史,比如说他们都是从遥远的东方一个叫做华夏的地方来的,当时外租入侵,不得不套到了这里,但是却又发生了分歧,然后就就分成了现在的这些部落,但是他们都是一家的,不能相互打仗,我们要互相团结没看见我们说的话都是那么相似吗?屁,要真相似的话这些卫戌兵怎么不用汉语说呢,说的都是经过系统汇总的澳洲土著语,不过倒是基本相同,能够听得懂,但是最终还是要教他们汉语,也就是前世的普通话。
儿童世界的认知是非常不全面的,所以很容易就被韩轩他们给洗脑,加上又搞的是军事化管理,只要他汉语说得好,吃的住的绝对比其他人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