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苌弘化碧(3 / 5)

“何乐而不为?”

剑卫怒而拔剑,顿弱摇头叹息:“雏儿就是雏儿。”

雏儿以为自己厉害上天结果天天被前辈泼凉水。

知道为什么你们在韩国那么顺利吗?因为老子早把朝臣收买完了!

知道为什么你去韩国就能当副使吗?秦王发书让姚贾带你见世面!

知道为什么秦王派你来赵国吗?你暂时没什么用就是来开眼界的!

今日事必有因果,雏儿一时还参不透,只能跟着顿弱寻觅芳踪。

城中渐有传言:“冰蚕一舞,邯郸失色”。

冰蚕的舞,顿弱每场必看,每一回三魂七魄都要折落一半。

可是他很丑,只敢躲在角落,生怕自己的丑唐突了她的美。

姚贾被凌迟这一日,顿弱惊悟生死无常。

一支采薇落幕,他的身子跟着魂魄不由自主向她飘去。

“我……你……你愿意入楚么?”

“何出此问?”

“赵舞至美,楚歌至灵,楚歌与赵舞若能合璧,必是一段胜景。”

“我半途出师,赵舞尚未精熟,日后若有机缘,定然入楚求教。”

“没有日后了!现在……现在就走!”

“客人说笑,来日方长。”

“没有来日,邯郸要有大灾了,与我走吧!”

……

“李牧要真心跟你们赵王,秦兵早退了,哪还能闹到这时候?”

当时高朋满座,这句话一传十,十传百,传进王宫已经无端变化出很多种模样。

“李牧、司马尚跟秦军勾结,要瓜分赵国。”

“李牧是赵国的天,他在,赵国塌不下来,没有赵王可以,不能没有李牧啊!”

……

流言四散,人人瞎说,竟不知第一个说的是哪一个。

姚贾死了,死前带走了赵国几十位高官。

有含冤的家属和旧友跪求赵迁为忠臣平反昭雪。

一道道平反奏疏让赵迁惊觉:姚贾胡乱咬人,为什么不咬李牧?

疯狗咬遍朝中上下,司空马、郭开、韩仓都没幸免,为什么不咬死李牧?!

明明诬陷李牧对秦国最有利,为什么他只字不提?!

赵迁发疯一样翻出姚贾的卷宗,看完后头晕目眩。

卷中有评:“牧,千金不为所动,万户不改其心,忠臣若是,千载难遇。”

卷尾是姚贾临终供词,生命结束之前,他为罪行忏悔。

“贾本卑劣浊人,三寸之舌杀人盈野。罪深于赵,功盛于秦。赵人卫国,贾护秦主,言于此尽,不可再说。千般罪孽,唯死能赎。”

不是无话可说,而是不可多说,姚贾这只硕鼠在护着谁?!

真真假假再看不清,从咸阳送回的密报终于让赵迁下定决心。

那密报说,秦王在咸阳东北的兰池修建君侯府邸,要迎一位李氏新侯入主。

侯?仅次于王的侯爵?

零散证据终于串成一条完整的线:秦国用“平分赵国”为诱饵劝说过郭开、司空马、李牧和赵嘉。郭开已经位极人臣故不为所动,司空马将计就计提出献土存国,赵嘉欲独自掌权所以拒绝,李牧动摇了,姚贾以死相保的就是这一位秦国新侯。

此推断得相邦赞同,他甚至惊叹千里驹高明,市井老儿怎么看得比我们还清?

赵迁下令以宗室将领赵葱代替李牧,派齐国援将颜聚顶替司马尚。

司马尚无奈奉命卸任,赵葱却被李牧赶了回来。

“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待秦军撤退,再回邯郸请罪。”

猜疑终于得到证实:回邯郸请罪?回邯郸称侯吧!

朝中有人为李牧鸣冤,推测这是秦国的阴谋。

“臣闻间者有五,因、内、反、死、生,姚贾可能是以死离间。”

死间?放屁!姚贾根本就没说过李牧一句坏话。

为消除这些人的疑虑,赵迁发书让李牧回朝自证清白。

昏君之所以昏,大半不是愚蠢,而是无知。

赵迁能看懂朝堂的尔虞我诈,看不清战场的瞬息万变。

两军相持,主帅离阵意味着什么?

若宣回李牧,王翦必然有机可趁;若宣不回李牧,说明宝剑已不听持剑人使唤。

宣令使臣带回一行血书: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至此,李牧终于取代秦王,成为赵迁最大的敌人。

这只庞然巨虎吓得赵迁抖掉手中书,仿佛那是要命的血符。

“阿迁是王,王什么都不怕。”

“可他是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