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因为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盗版只能躲在黑暗的地沟里苟延残喘,因此,文学出版和影视产业空前繁荣。
经济的大跨步增长,更为文艺界平添一把大火。
武侠,无疑是当中不容忽视的一大门类。
从创作到报纸杂志的连载,从实体出版到影视改编,从漫画到广播评书,从动画到游戏,以及服饰兵刃其他等等等等,从发端道终端,利益链变得越来越广,越来越庞大。
武侠,甚至一度成为文娱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作为中华的独有文化,担任着文化输出的重任。
只是,辉煌过后注定要开始慢慢没落,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
从二十年代到六七十年代,经过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与繁荣,武侠这个大热门类终于在七十年代开始显露出颓势。
而仍旧活跃的武坛三健将更多的继承了先辈开拓后的恩泽,他们还没有能力打破武侠现有的瓶颈,只能不断努力探索,求新求变,希望闯出一条出路,为武侠开创另一个高峰。
三人中谁能突破,谁就会是下一个武侠宗师。
六大武侠宗师之所以为宗师,不是他们自封的,而是他们每一人的出现则意味着武侠界的一大发展。武侠一连六宗师,恰恰使得武侠得到六次跨越式大发展,丰富了整个行业的元素,最鼎盛时期,正是六大宗师争锋之时。
“历史,一段一段的总是惊人的相似。”
陆清书回想前世的武侠发展历史。
30-40年代武侠达到顶峰,后来因为某种原因武侠在大陆中断,港台继续延续武侠的演变,五十年代以梁羽生开武侠新风气,被称为武侠宗师,后有金庸继往开来,接着古龙、温润安、黄易,直到网络时代来临。
前世武侠从兴起到彻底衰落,渡过了将近一个世纪,而那时的新武侠又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旧武侠,随着网络的爆发,武侠又进入了新的形式。
在这里,因为武侠宗师都活的比较久,没有出现过断层,使得既有的武侠框架更加完善,以至于生生延长了一二十年的时间。
可也就这样了,现有的武侠被开发的潜力殆尽,没有不断创新,故步自封终会自取灭亡。
不过,世界离了谁都不会停止运转。
这里文化业不知胜前世多少,底蕴深厚的可怕,前世都能走出去武侠的桎梏,没道理这里不行,或许船大难掉头的缘故,只是机缘未到,也许!
了解到详细的大氛围,陆清书高兴的几乎要跳起来。
“在关键的转折点上,我不插上一脚做一个开新风的弄潮儿,简直白瞎了我的好运气。”
“说到开新风,又有什么比得了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更为契合,在旧有的基础上创新,完美继承,完美转变,简直不要太水到渠成。”
正要下定决心,突然想到曾经看过的王度庐的《卧虎藏龙》系列,当时大导演李安正在执导由这本小说改编的电影,很是轰炸了很长时间。
“要不要先把这个系列写出来,冒似多年前也拍过电视连续剧。”
想到这里,陆清书顿时犹豫了,不知该先写哪种。
犹豫片刻,他突然目光一定,决定先写一代武侠宗师王度庐的《卧虎藏龙》系列。开新风什么时候到可以,但新风刮起来后这系列旧武侠巅峰之作改怎么办,虽然不至于严重到被扫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到时候势必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如此不就成资源严重浪费了。
反不如趁现在旧武侠夕阳的余韵,赶紧把书发表出来,争取利益最大化。
至于在这期间不巧被人抢得先机开启武侠新纪元?他才不怕,开启新纪元也是要有一定实力的,要像20年代那样,谁知道开启武侠篇章的第一个人是谁,人们只知道平江生才是武侠之祖。
即便拔得头筹之人最终成就一代武侠宗师,陆清书也不在乎,手握金古梁温黄五大家的作品,武侠宗师?小意思而已。
他想好了,旧武侠中他就看过《卧虎藏龙》系列和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以及《火烧红莲寺》这部著名的电影。
《卧虎藏龙》系列后就发表《蜀山剑侠传》,为争取更多的利益,《火烧红莲寺》这部电影最好由自己投资,如果情况不允许,实在不行卖剧本,如今武侠相关的影视虽然大不如前,但好的东西还能赚钱的,只不过没以前暴利,没那般的疯狂。
《卧虎藏龙》系列共有五部,又名鹤--铁五部曲,即《鹤惊昆仑》、《宝剑金钗记》、《剑气珠光录》、《卧虎藏龙传》和《铁骑银瓶传》。
五本书互有联系,又各自独立。
当时连载很轰动,不仅文化管制的沦陷区限不住流传甚广,而且不胫而走,影响远及大后方,以致出现过有人冒充连日演说的事件。